苍术苷的致突变性观察及对氧化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8页 |
·苍耳子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苍耳子主要药理作用 | 第11-13页 |
·苍耳子的毒理作用 | 第13-14页 |
·苍耳子中毒的解毒 | 第14-15页 |
·苍术苷的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苍术苷概述 | 第15页 |
·苍术苷的生化作用 | 第15-17页 |
·苍术苷毒性 | 第17-20页 |
·Ames实验 | 第20-22页 |
·目的 | 第20-21页 |
·原理 | 第21页 |
·应用 | 第21-22页 |
·氧化磷酸化 | 第22-26页 |
·线粒体 | 第22页 |
·电子传递链 | 第22-25页 |
·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 第25页 |
·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机制 | 第25-26页 |
·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和抑制 | 第26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2章 苍术苷的致突变Ames实验研究 | 第28-38页 |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28-29页 |
·受试药物 | 第28页 |
·阳性对照药 | 第28页 |
·其他主要试剂 | 第28-29页 |
·实验主要仪器 | 第29-30页 |
·实验菌株 | 第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4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30-31页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31-32页 |
·活化系统(S-9)的制备 | 第32-33页 |
·菌株鉴定和保存 | 第33-34页 |
·受试物和阳性对照药浓度和剂量选择 | 第34页 |
·平板掺入法 | 第3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菌株鉴定结果 | 第34-35页 |
·苍术苷的Ames实验结果 | 第35-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第3章 苍术苷抑制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38-55页 |
·实验材料 | 第38-41页 |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38-41页 |
·实验主要仪器 | 第41页 |
·实验动物 | 第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4页 |
·大鼠离体肝细胞线粒体的制备 | 第41-42页 |
·MTT实验确定苍术苷浓度 | 第42页 |
·线粒体的处理 | 第42页 |
·测定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PTP)开放度 | 第42-43页 |
·测定线粒体呼吸链各个复合体的酶活性 | 第43-44页 |
·测试ATP酶的活性 | 第44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55页 |
·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 | 第44-45页 |
·MTT实验结果 | 第45-46页 |
·PTP开放度测定结果 | 第46-47页 |
·线粒体呼吸链各个复合体的酶活性 | 第47-51页 |
·ATP酶活性 | 第51-53页 |
·讨论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附录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