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7页 |
绪论 | 第17-36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7-18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8-31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31-34页 |
四、学术创新 | 第34-36页 |
第一章 作为区域社会运动的“东南互保” | 第36-46页 |
第二章 东南互保前的政局形势 | 第46-65页 |
第一节 “己亥立嗣”所引发的政治风波 | 第46-48页 |
第二节 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初步形成 | 第48-58页 |
第三节 帝国主义的世界政策及其远东战略 | 第58-65页 |
第三章 东南社会之权力资源结构 | 第65-91页 |
第一节 “内轻外重”格局下的东南督抚 | 第65-70页 |
第二节 东南社会的精英阶层 | 第70-74页 |
第三节 政治资源:精英阶层与督抚 | 第74-77页 |
第四节 外交资源:外国驻沪领事与清廷驻外使节 | 第77-80页 |
第五节 军事资源:军队与军需 | 第80-83页 |
第六节 经济资源:财政系统与商人集团 | 第83-86页 |
第七节 信息资源:电报与报刊 | 第86-91页 |
第四章 东南互保之经过 | 第91-133页 |
第一节 “自保东南”意向之酝酿 | 第92-98页 |
第二节 “订约互保”之提出 | 第98-108页 |
第三节 “订约互保”之谈判 | 第108-122页 |
第四节 东南互保之破产 | 第122-133页 |
第五章 东南社会之意识心态与政治异动 | 第133-149页 |
第一节 东南意识之主流及特征 | 第134-138页 |
第二节 东南互保时期的“独立”、“自治”思想与活动 | 第138-145页 |
第三节 自立会的活动与自立军起义 | 第145-149页 |
第六章 分野与认同:东南社会对“浙江三忠”的祭事活动述论 | 第149-173页 |
第一节 “三忠”被杀后东南舆论的最初反应 | 第150-155页 |
第二节 上海各界对“浙江三忠”的祭事活动 | 第155-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173-187页 |
致谢 | 第187-18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188-18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