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17页 |
ABSTRACT | 第17-2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1-38页 |
1.1 水体重金属污染 | 第21-22页 |
1.1.1 水体铜、铅污染的危害及来源 | 第21-22页 |
1.1.2 铜、铅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 | 第22页 |
1.2 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 | 第22-23页 |
1.2.1 物理化学法 | 第22-23页 |
1.2.2 生物法 | 第23页 |
1.3 生物吸附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 第23-32页 |
1.3.1 生物吸附剂 | 第23-26页 |
1.3.2 生物吸附机理 | 第26-28页 |
1.3.3 生物吸附影响因素 | 第28-30页 |
1.3.4 吸附等温线 | 第30-31页 |
1.3.5 吸附动力学 | 第31-32页 |
1.4 重金属界面吸附研究技术 | 第32-33页 |
1.4.1 表面性质研究方法 | 第32页 |
1.4.2 谱学研究 | 第32-33页 |
1.5 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抗性和解毒机制 | 第33-35页 |
1.5.1 重金属对微生物的毒性 | 第33页 |
1.5.2 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抗性和解毒机制 | 第33-35页 |
1.6 菌核和产菌核真菌 | 第35-36页 |
1.6.1 菌核 | 第35-36页 |
1.6.2 产菌核丝状真菌 | 第36页 |
1.7 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36-38页 |
1.7.1 研究目的 | 第36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36-38页 |
第二章 产菌核真菌G15菌株对铜、铅离子的耐受性研究 | 第38-4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2.1.1 菌株 | 第38页 |
2.1.2 试剂 | 第38-39页 |
2.1.3 试验仪器 | 第39页 |
2.1.4 rRNA-ITS序列分析 | 第39页 |
2.1.5 菌落特征观察 | 第39页 |
2.1.6 菌丝和菌核生物量测定 | 第39页 |
2.1.7 生长菌株对铜、铅离子的富集 | 第39-40页 |
2.2 结果 | 第40-47页 |
2.2.1 rRNA-ITS序列分析 | 第40-42页 |
2.2.2 重金属胁迫对G15菌落特征和菌核分化的影响 | 第42-45页 |
2.2.3 重金属胁迫对G15菌丝体和菌核生物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2.2.4 G15对铜、铅离子的富集 | 第46-47页 |
2.3 讨论 | 第47-48页 |
2.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Aspergillus Oryzae G15对铜、铅离子的抗性研究 | 第49-5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3.1.1 试剂 | 第49-50页 |
3.1.2 培养方法 | 第50页 |
3.1.3 金属硫蛋白的测定 | 第50页 |
3.1.4 脂质过氧化水平测定 | 第50页 |
3.1.5 抗氧化酶活力测定 | 第50页 |
3.2 结果 | 第50-54页 |
3.2.1 重金属胁迫对G15金属硫蛋白水平的影响 | 第50-51页 |
3.2.2 重金属胁迫对G15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 第51-52页 |
3.2.3 重金属胁迫对G15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52-54页 |
3.3 讨论 | 第54-56页 |
3.4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Aspergillus Oryzae G15吸附铜、铅离子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57-6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7-58页 |
4.1.1 试剂 | 第57页 |
4.1.2 吸附剂的制备 | 第57-58页 |
4.1.3 吸附试验 | 第58页 |
4.1.4 共存离子对吸附的影响 | 第58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8-65页 |
4.2.1 pH值对吸附的影响 | 第58-60页 |
4.2.2 吸附剂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 第60-61页 |
4.2.3 吸附平衡分析 | 第61-62页 |
4.2.4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 第62-63页 |
4.2.5 重金属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 第63-64页 |
4.2.6 共存离子对吸附的影响 | 第64-65页 |
4.3 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Aspergillus Oryzae G15对铜、铅离子的吸附过程研究 | 第67-76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67-68页 |
5.1.1 重金属溶液的配制 | 第67页 |
5.1.2 吸附剂的制备 | 第67页 |
5.1.3 吸附等温试验 | 第67-68页 |
5.1.4 吸附动力学试验 | 第68页 |
5.1.5 解吸实验 | 第68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68-74页 |
5.2.1 吸附等温线 | 第68-70页 |
5.2.2 吸附动力学 | 第70-73页 |
5.2.3 解吸试验 | 第73-74页 |
5.3 小结 | 第74-76页 |
第六章 Aspergillus Oryzae G15对铜、铅离子的吸附机理研究 | 第76-90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76-77页 |
6.1.1 吸附剂的制备 | 第76页 |
6.1.2 自动电位滴定 | 第76-77页 |
6.1.3 Zeta电位测定 | 第77页 |
6.1.4 扫描电镜观察 | 第77页 |
6.1.5 红外光谱分析 | 第77页 |
6.1.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77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77-88页 |
6.2.1 Zeta电位测定 | 第77-78页 |
6.2.2 自动电位滴定 | 第78-80页 |
6.2.3 SEM观察 | 第80-81页 |
6.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81-85页 |
6.2.5 红外光谱分析 | 第85-88页 |
6.3 讨论 | 第88-89页 |
6.4 小结 | 第89-9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研究结论 | 第90-91页 |
研究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