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半导体技术论文--发光器件论文

有机发光器件界面效应及相关物理特性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插图索引第9-12页
附表索引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52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展历程第13-16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机理第16-28页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性质第16-19页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主要理论第19-22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过程第22-28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材料、结构及制备第28-33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材料第28-30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第30-33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第33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I-V特性第33-35页
   ·评价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重要参数.第35-41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界面效应与界面修饰第41-49页
     ·金属/有机界面(MOI)第41-45页
     ·有机/有机界面(OOI)第45-49页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意义第49-52页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49-50页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50-52页
第2章 恰当缓冲层的引入对金属/有机界面特性的影响第52-64页
   ·MOI中引入缓冲层后的理论模型第52-57页
   ·LiF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第57-61页
     ·LiF的引入对靠近阴极界面附近Alq3 形貌的影响第57-58页
     ·LiF的引入对器件界面能级的影响第58-59页
     ·LiF的引入对器件发光亮度的影响第59-60页
     ·LiF的厚度对器件发光亮度的影响第60-61页
   ·影响MOI中引入恰当缓冲层的关键参数第61-63页
   ·结论第63-64页
第3章 双层聚合物发光器件的输运和电特性研究第64-75页
   ·双层聚合物发光器件的输运和电特性研究第64-69页
     ·理论模型第64-66页
     ·结果与讨论第66-69页
   ·输运层厚度与迁移率对双层有机发光器件性能影响的研究第69-74页
     ·理论模型第69-70页
     ·结果与讨论第70-74页
   ·结论第74-75页
第4章 新型聚合物电极和类金刚石膜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影响第75-87页
   ·一种新型导电聚合物用作阳极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第75-80页
     ·电极及器件制备第75-76页
     ·实验结果第76-80页
   ·类金刚石薄膜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影响第80-86页
     ·器件制备第81-82页
     ·结果和讨论第82-86页
   ·结论第86-87页
第5章 双层有机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延时效应的研究第87-99页
   ·理论模型第87-91页
   ·结果与讨论第91-97页
     ·外加电压对EL延时的影响第91-92页
     ·注入势垒对EL延时的影响第92-93页
     ·内界面势垒对EL延时的影响第93-94页
     ·阳极区厚度对EL延时的影响第94-96页
     ·LiF缓冲层厚度对EL延时的影响第96-97页
   ·结论第97-99页
总结和展望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17-118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承担的科研课题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神经网络的数字滤波器设计及谐波检测理论与方法研究
下一篇:市场分割环境下红筹股回归的经济效应及制度安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