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其他金融组织论文

我国担保行业信用风险研究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导论第10-17页
   ·研究的目的第10页
   ·研究的意义第10页
   ·研究方法第10-11页
   ·文献综述第11-17页
     ·关于担保行业及其作用的研究成果综述第11-12页
     ·关于我国担保行业风险及控制对策的研究成果综述第12-17页
第2章 担保行业及担保行业的信用风险第17-25页
   ·担保行业及其发展第17-19页
     ·担保及其特征第17-18页
     ·担保行业的发展第18页
     ·担保行业的定位第18-19页
   ·担保行业发展的理论基础第19-21页
     ·风险转嫁理论第19-20页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0页
     ·交易费用理论第20-21页
   ·担保行业运行中面临的风险第21-25页
     ·担保行业业务的运行模式第21-22页
     ·担保行业运行中的风险构成第22-24页
     ·信用风险是担保行业面对的主要风险第24-25页
第3章 我国担保行业发展状况及风险分析第25-34页
   ·我国担保行业发展的背景及必要性第25-27页
     ·我国担保行业发展的背景第25-26页
     ·我国担保行业发展的必要性第26-27页
   ·我国担保行业发展的历程及现况第27-30页
     ·我国担保行业发展的历程第27-28页
     ·我国担保行业发展的现状第28-30页
   ·我国担保行业信用风险分析第30-34页
     ·我国担保行业信用风险状况第30-32页
     ·我国担保行业信用风险总结第32-34页
第4章 我国担保行业信用风险的成因分析第34-41页
   ·信息不对称是信用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第34-36页
     ·担保机构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第34-35页
     ·担保机构与银行间信息不对称第35页
     ·各担保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第35-36页
   ·相关法律不健全阻碍担保行业良性发展第36-37页
     ·我国担保行业现行相关法律第36页
     ·法律不健全对担保行业发展的影响第36-37页
   ·信用体系不完善给担保行业运行带来很大负面影响第37-39页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第37-38页
     ·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对担保行业发展的影响第38-39页
   ·担保机构内部控制不到位是信用风险产生的内在因素第39-41页
     ·担保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对担保机构的影响第39-40页
     ·担保机构普遍采用的风险控制指标及存在的问题第40-41页
第5章 降低我国担保行业信用风险的应对策略研究第41-50页
   ·完善风险补偿机制第41-43页
     ·各机构自行提取风险准备金第41-42页
     ·设立行业风险补偿基金第42页
     ·建立财政有限补偿制第42-43页
   ·采用有效的风险控制指标第43-45页
     ·严格控制资金放大倍数第43-44页
     ·密切关注代偿率第44-45页
     ·制订合理的担保费率第45页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第45-47页
     ·健全的信用服务机构是信用制度实施的组织保障第45-46页
     ·市场主体信用意识的增强有利于促进信用体系的发展第46页
     ·加强各机构间客户信用信息共享有利于信用体系建设第46-47页
   ·完善相关立法第47-48页
     ·有效区分政策性担保业务与商业性担保业务第47-48页
     ·建立完善的担保行业法律体系第48页
   ·促进反担保机制发展第48-50页
     ·反担保是我国担保机构主要避险措施之一第48-49页
     ·促进反担保机制进一步发展可防范信用风险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后记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构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金融体系的模式选择--基于次贷危机背景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