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导论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论文框架 | 第11-12页 |
·创新点和不足 | 第12-13页 |
2.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的理论分析 | 第13-25页 |
·文献回顾 | 第13-15页 |
·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转移支付关系概述 | 第15-19页 |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含义、意义与衡量方法 | 第15-18页 |
·转移支付的涵义与方式 | 第18-19页 |
·转移支付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系 | 第19页 |
·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的涵义 | 第19-22页 |
·转移支付均等化的涵义 | 第20页 |
·转移支付“均等化”的基本特征 | 第20-21页 |
·转移支付“均等化”的目标与适度性分析 | 第21-22页 |
·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的效应 | 第22-25页 |
·转移支付均等化能实现公共资金的公平分配 | 第22页 |
·转移支付均等化能解决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外溢问题 | 第22-23页 |
·转移支付均等化能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 | 第23页 |
·转移支付均等化保障经济稳定、快速、健康发展 | 第23-25页 |
3.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的实证分析 | 第25-43页 |
·改革开放以来的转移支付制度均等化的一般分析 | 第25-30页 |
·1980—1993 年的转移支付均等化状况 | 第25-27页 |
·分税制实施后的转移支付均等化状况 | 第27-30页 |
·我国现阶段转移支付均等化效果的测算与分析 | 第30-37页 |
·转移支付均等化效果模型的构建 | 第31-33页 |
·我国现阶段转移支付均等化效果分析 | 第33页 |
·我国三大区域转移支付均等化效果的测算与分析 | 第33-34页 |
·我国转移支付均等化效果检验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7-43页 |
·一般性转移支付缺乏均等化效果 | 第37-39页 |
·转移支付在结构上不尽合理,均等化功能弱 | 第39-43页 |
4.影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的多因素研究 | 第43-49页 |
·政府间博弈关系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影响 | 第43-45页 |
·税收返还中的博弈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中的博弈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影响 | 第44-45页 |
·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总量不足及使用不规范对均等化的制约 | 第45-46页 |
·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总量不足 | 第45页 |
·转移支付资金使用不规范,影响均等化功能的发挥 | 第45-46页 |
·地方转移支付制度体系建设不完善,缺乏法律基础 | 第46-49页 |
·事权划分不清,政府间转移支付责任模糊 | 第46-47页 |
·地方转移支付制度体系建设不完善 | 第47-48页 |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法律基础 | 第48-49页 |
5.提高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 第49-60页 |
·国外经验及启示 | 第49-54页 |
·外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49-53页 |
·经验总结及借鉴 | 第53-54页 |
·加快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 | 第54-57页 |
·强化公共财政建设,准确界定公共服务范围 | 第55页 |
·改革转移支付标准确定的方法 | 第55-56页 |
·调整转移支付资金形式,加强相互间的协调性 | 第56-57页 |
·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实现的监管机制 | 第57-60页 |
·加快法规建设,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57页 |
·完善必要的制度建设 | 第57-58页 |
·实现对转移支付均等化的组织管理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