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农村信用社改革实践探索--基于成都市农村信用社改革案例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第12-14页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第14-15页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思路第15-16页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中外信用合作发展概述第17-32页
 第一节 国外信用合作发展概况第17-21页
  一、国外信用合作的典型模式第17-18页
  二、国外信用合作经验第18-19页
  三、国外信用合作发展新方向第19-21页
 第二节 国内信用合作发展情况第21-29页
  一、国内农村信用社发展阶段概述第21-24页
  二、国内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进展综述第24-27页
  三、国内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第27-29页
 第三节 国内农村信用社发展现存问题第29-32页
  一、产权关系不明晰第29-30页
  二、法人治理不规范第30页
  三、历史包袱沉重第30页
  四、经营风险偏高第30-31页
  五、法规制度欠缺第31-32页
第三章 成都市农村信用社发展状况第32-41页
 第一节 成都市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和各阶段的特点第32-37页
  一、发展的初始阶段(建国-1978年)第32-33页
  二、"官办"阶段(1979年-1996年)第33页
  三、规范发展阶段(1996年11月-至2000年6月)第33-36页
  四、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6月至2005年3月)第36-37页
 第二节 成都市农村信用社在股份制改革前存在的问题第37-39页
  一、"内部人控制"的现象突出第37-38页
  二、业务创新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要第38页
  三、各基层农村信用社发展不平衡第38页
  四、内部风险控制机制不够健全第38-39页
  五、多级法人体制的问题第39页
 第三节 改革后成都市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第39-41页
第四章 成都市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选择第41-52页
 第一节 可选择的改革模式第41-42页
 第二节 新改革方案的SWOT分析第42-49页
  一、优势第42-44页
  二、劣势第44-45页
  三、机会第45-47页
  四、威胁第47-49页
 第三节 改革模式选择的依据第49-52页
  一、成都市的政策环境和特殊的金融区位第49-50页
  二、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第50页
  三、改革得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检验第50-52页
第五章 成都市农村信用社改革措施及成效第52-61页
 第一节 改革措施和业务发展战略第52-57页
  一、产权改革第52-53页
  二、机制体制创新第53-54页
  三、业务发展战略第54-56页
  四、人力资源管理第56-57页
 第二节 改革取得的成效第57-58页
 第三节 成都市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前景分析第58-61页
  一、良好的外部环境第58-59页
  二、创新业务的良好条件第59页
  三、灾后重建中的发展新机遇第59-61页
第六章 启示与建议第61-66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61-62页
 第二节 新时期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第62-63页
 第三节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建议第63-66页
  一、发展模式选择第63-64页
  二、机制体制创新第64页
  三、金融服务创新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后记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客户关系管理研究--基于客户价值的视角
下一篇:成都农信社中小企业融资产品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