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根瘤菌的研究历史 | 第10-11页 |
| ·根瘤菌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根瘤菌分类研究的技术体系 | 第13-17页 |
| ·表型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 | 第14-17页 |
|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7-20页 |
| ·刺槐属 Robinia Linn. (Locust) | 第17页 |
| ·刺槐根瘤菌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本研究的意义,目的及研究方法概述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持家基因PCR-RFLP 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 | 第20-37页 |
| ·16S rDNA PCR-RFLP 及系统发育分析 | 第20-3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 ·16S rDNA-RFLP 酶切图谱分析 | 第28-32页 |
| ·16S rDNA 全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 | 第32-34页 |
| ·recA 基因片段系统发育学分析 | 第34-37页 |
| ·菌株DNA 提取和recA PCR 扩增 | 第34-35页 |
| ·recA 基因片段系统发育分析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结瘤基因(nodC)和固氮基因(nifH)的 PCR-RFLP 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 | 第37-57页 |
| ·结瘤基因(nodC)和固氮基因(nifH)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RFLP)研究 | 第37-5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53页 |
| ·nodC 和 nifH 基因片段系统发育学分析 | 第53-5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3页 |
| ·nodC 和nifH 基因片段序列测定结果和系统发育学分析 | 第53-57页 |
| 第四章 刺槐根瘤菌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 第57-66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57-61页 |
| ·根瘤的采集 | 第57页 |
| ·根瘤的处理 | 第57页 |
| ·菌株的分离、纯化 | 第57页 |
| ·供试菌株 | 第57页 |
| ·性状测定 | 第57-60页 |
| ·唯一碳源的利用测定 | 第58-59页 |
| ·唯一氮源的利用测定 | 第59-60页 |
| ·抗生素抗性的测定 | 第60页 |
| ·耐盐性测定 | 第60页 |
| ·初始pH 生长测定 | 第60页 |
| ·生长温度范围测定 | 第60页 |
| ·重金属抗性测定 | 第60页 |
| ·BTB 产酸产碱反应测定 | 第60页 |
| ·聚类方法 | 第60-61页 |
| ·数据处理 | 第6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1-65页 |
| ·生理生化测定结果 | 第61-62页 |
| ·聚类分析的结果 | 第62-65页 |
| ·讨论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供试菌株的结瘤试验 | 第66-69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66-67页 |
| ·材料 | 第66页 |
| ·试验方法 | 第66-6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7-69页 |
| ·回接及交叉结瘤实验结果 | 第67页 |
| ·结瘤分析 | 第67-69页 |
|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 | 第69-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95页 |
| 缩略词 | 第95-96页 |
| 致谢 | 第96-97页 |
| 作者简介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