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9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9页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9-21页 |
·研究对象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结构安排和研究框架 | 第21-23页 |
·结构安排 | 第21-22页 |
·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本文贡献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资源型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 第24-44页 |
·资源问题的认识与资源型产业集群 | 第24-29页 |
·二战之前的“资源无限论” | 第25-26页 |
·二战后期对“资源无限论”的挑战 | 第26-27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资源型产业集群 | 第27-28页 |
·循环经济与资源型产业集群 | 第28-29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相关研究 | 第29-35页 |
·我国资源型产业研究 | 第30-31页 |
·我国资源型城市研究 | 第31-32页 |
·我国资源型产业集群研究 | 第32-34页 |
·国外资源型产业集群研究 | 第34-35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 | 第35-44页 |
·国外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 | 第35-39页 |
·国内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 | 第39-42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 | 第42-44页 |
第三章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基础理论 | 第44-64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概念界定 | 第44-49页 |
·产业集群的概念 | 第44-46页 |
·资源和资源型产业的概念 | 第46-48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概念 | 第48-49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分类 | 第49-54页 |
·产业集群的分类 | 第50-52页 |
·资源和资源型产业的分类 | 第52-53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分类 | 第53-54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特征 | 第54-64页 |
·产业集群的特征 | 第55页 |
·资源和资源型产业的特征 | 第55-59页 |
·我国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特征 | 第59-64页 |
第四章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识别分析 | 第64-82页 |
·产业集群的主要识别方法 | 第64-66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识别方法 | 第66-77页 |
·识别思路 | 第66-68页 |
·产业集聚程度识别方法 | 第68-72页 |
·产业关联程度识别方法 | 第72-75页 |
·识别模型——“RIS模型” | 第75-77页 |
·基于“RIS模型”的资源型产业集群识别评价体系 | 第77-82页 |
·“RIS”识别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77-79页 |
·“RIS”识别评价体系的应用 | 第79-82页 |
第五章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依托条件与“SFP”动力机制 | 第82-112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相关概念 | 第82-85页 |
·经济发展的动力与动力机制 | 第82-84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 | 第84-85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依托条件 | 第85-91页 |
·资源察赋条件 | 第85-88页 |
·主体要素条件 | 第88-91页 |
·环境要素条件 | 第91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SFP”动力机制构成 | 第91-105页 |
·动力结构 | 第92-95页 |
·动力功能 | 第95-99页 |
·动力原理 | 第99-105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SFP”动力机制及其评价 | 第105-112页 |
·“SFP”动力机制模型 | 第105-107页 |
·“SFP”动力机制评价 | 第107-110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SFP”动力机制的差异性分析 | 第110-112页 |
第六章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及动力机制演变 | 第112-139页 |
·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理论 | 第112-115页 |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112-113页 |
·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 | 第113-115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 | 第115-124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周期性 | 第116-117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阶段划分 | 第117-122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周期演变特征 | 第122-124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动力演变特征及路径 | 第124-128页 |
·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动力特征 | 第124-126页 |
·“SFP”动力机制演变路径 | 第126-128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动力演变的特例 | 第128-139页 |
·“资源诅咒”和“零资源经济”的“资源悖论”解释 | 第128-132页 |
·“资源诅咒”下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动力演变 | 第132-136页 |
·“零资源经济”下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特征 | 第136-139页 |
第七章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政策分析 | 第139-157页 |
·集群政策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工具 | 第139-146页 |
·集群政策的内涵和特征 | 第139-141页 |
·集群政策的层次和分类 | 第141-142页 |
·集群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 第142-143页 |
·集群政策的实践研究 | 第143-146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政策选择 | 第146-151页 |
·政策选择的意义 | 第146-147页 |
·政策选择的原则 | 第147-149页 |
·政策选择的目的 | 第149-150页 |
·集群政策的实践 | 第150-151页 |
·基于生命周期的资源型产业集群政策 | 第151-157页 |
·积累阶段的风险及其政策选择 | 第152-153页 |
·集聚阶段的风险及其政策选择 | 第153-154页 |
·集群阶段的风险及其政策选择 | 第154-156页 |
·极转阶段的风险及其政策选择 | 第156-157页 |
第八章 陕西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 | 第157-196页 |
·陕西资源型产业发展概况 | 第157-162页 |
·资源型产业的分布 | 第157-158页 |
·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概况 | 第158-159页 |
·生物类资源型产业发展概况 | 第159-162页 |
·陕西资源型产业集群的“RIS”识别 | 第162-170页 |
·准资源型产业集群的选择 | 第162-164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区位熵识别 | 第164-165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RIS模型”识别 | 第165-169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RIS”识别结论 | 第169-170页 |
·陕西资源型产业集群动力演化分析 | 第170-188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 | 第170-176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优势 | 第176-179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动力机制 | 第179-188页 |
·陕西资源型产业集群政策分析 | 第188-196页 |
·资源型产业集群政策选择思路 | 第188-189页 |
·矿产类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政策分析 | 第189-192页 |
·生物类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政策分析 | 第192-196页 |
结论 | 第196-19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9-215页 |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215-216页 |
致谢 | 第216-218页 |
作者简介 | 第2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