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出版事业论文--世界各国出版事业论文--中国论文

《时事新报·学灯》:文化传播与文学生长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导论第14-27页
第一章 《学灯》:文化传播阵地之建构第27-44页
 第一节 建构文化传播阵地之动因第27-39页
 第二节 《学灯》:中立、稳健的文化传播立场第39-44页
第二章 教育传播与问题意识第44-73页
 第一节 根本之救治之策,唯教育事业是赖第44-50页
 第二节 对新文化主导阵营的拥护和响应第50-69页
 第三节 力主改革,承前启后:《学灯》的栏目改革第69-73页
第三章 思想实验与新诗传播第73-129页
 第一节 《少年中国》与《学灯》的双向建构第73-86页
 第二节 作为《学灯》的作者:由哲学而入文学第86-92页
 第三节 郭沫若在诗坛上的崛起第92-113页
 第四节 作为《学灯》主编:品牌意识,职业境界第113-129页
第四章 主编理念与学术传播第129-165页
 第一节 编辑理念:以学术传播为宗旨第130-131页
 第二节 研究型的编辑风格第131-150页
 第三节 新文艺的差别待遇第150-165页
第五章 文艺阵地与大众传播第165-209页
 第一节 文化启蒙的理想诉求:郑振铎主编《学灯》之缘由第166-173页
 第二节 文艺阵地的打造第173-193页
 第三节 价值重估与文学自由第193-199页
 第四节 《文学旬刊》与《时事新报》、《学灯》第199-209页
结语:学人、学术与《学灯》第209-216页
附录第216-252页
 附录一 《学灯》启事(1918-03-04—1923-08-30)第216-227页
 附录二 俞颂华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发表的文章第227-229页
 附录三 郑振铎与《学灯》第229-233页
 附录四 郭沫若在《学灯》发表的作品第233-240页
 附录五 文学研究会会员在《学灯》发表的文章第240-251页
 附录六 李石岑在《学灯》发表文章一览表第251-252页
参考文献第252-264页
后记第264页

论文共2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现代文学的出版平台--晚清民国时期文学出版情况统计与分析(1902-1949)
下一篇:协同学习系统的建构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