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哲学基本问题论文--价值论论文

关于异化问题的价值分析

摘要第1-7页
序言:“异化”:是事实描述还是价值判断?第7-10页
第一章 准备性的概念分析第10-18页
 第一节 事实与评价第10-12页
  一、事实描述概念的特征第10-11页
  二、价值判断概念的特征第11页
  三、两类概念并不对立第11-12页
 第二节 异化概念的由来第12-15页
  一、词源考察第12-13页
  二、思想流变第13-15页
 第三节 判断异化的基准:人的本质第15-18页
  一、抽象本质说第15-16页
  二、具体本质说第16-18页
第二章 实践的对象性与异化的普遍性第18-24页
 第一节 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性第18-21页
  一、黑格尔的自我对象性第18-19页
  二、马克思的实践的对象性第19-20页
  三、海德格尔对对象性的逃避第20-21页
 第二节 从对象性关系中理解异化第21-24页
  一、在事实描述层面上:异化是颠倒了的主客关系第22页
  二、在价值评判层面上:异化是一种负价值第22-24页
第三章 异化的社会历史性第24-35页
 第一节 异化与共在第24-30页
  一、个体的异化还是类的异化:价值主体问题第24-26页
  二、共在中的异化:价值的主体间性问题第26-30页
 第二节 异化的产生与消除第30-35页
  一、黑格尔:异化现象存在的实然等同于应然第30-31页
  二、海德格尔:消极认可的实然与应然第31-32页
  三、马克思:异化现象的存在是必然而非应然第32-35页
第四章 解决异化问题的价值思路第35-42页
 第一节 异化问题的争论是在价值标准之中第35-38页
  一、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异化从单纯的事实描述成为价值评判第35-37页
  二、正视异化现象的存在第37-38页
 第二节 价值视角下的异化:从批判走向重构第38-42页
  一、异化理论的批判作用第39页
  二、价值重构: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第39-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后记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价值论视域下的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
下一篇:韩愈道统说研究--以其谱系的建构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