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视野下的国有转制企业资产流失监督与追究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选题动因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2-13页 |
·本文创新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介绍 | 第15-23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国企转制 | 第15页 |
·国企转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 第15-16页 |
·国有资产流失监督和追究 | 第16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国有资产流失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国有企业转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和原因 | 第17-18页 |
·解决国有企业转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 第18-19页 |
·文献综述小结 | 第19页 |
·相关理论介绍 | 第19-23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1页 |
·市场经济理论 | 第21页 |
·行政改革理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国企转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和原因 | 第23-32页 |
·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 | 第23-28页 |
·清产核资违规 | 第23页 |
·承包租赁违规 | 第23-24页 |
·股份制改造违规 | 第24-25页 |
·中外合资合作违规 | 第25-27页 |
·管理层融资收购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 第27页 |
·转制分立破产违规 | 第27-28页 |
·国有转制企业资产流失的原因 | 第28-32页 |
·转制初期资产管理体系尚未理顺 | 第28-29页 |
·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效率低 | 第29页 |
·企业转制中观念上所存在的误区 | 第29-30页 |
·转制资产流失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 第30-31页 |
·转制企业经营管理的机制不完善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现行国有资产流失监督与追究制度的缺陷 | 第32-39页 |
·现行国有资产流失监督与追究制度的现状 | 第32-36页 |
·转制企业资产流失监督组织体系现状 | 第33页 |
·转制企业资产流失监督法规体系现 | 第33-34页 |
·监督机制尚未完善,追究机制力度不够 | 第34-35页 |
·资产流失的司法救济机制不健全 | 第35-36页 |
·现行国有资产流失监督与追究制度的缺陷 | 第36-39页 |
·转制企业资产流失监督与追究制度的缺陷 | 第36页 |
·转制企业资产流失防范机制的缺陷 | 第36-37页 |
·责任追究在资产流失防范机制中的核心地位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宏观层面国有资产流失监督与追究体系建设 | 第39-53页 |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新体制 | 第39-45页 |
·国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模式 | 第39-42页 |
·西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模式的启示 | 第42-44页 |
·我国现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新模式 | 第44-45页 |
·完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需要考虑的两个问题 | 第45-47页 |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正确定位 | 第45-46页 |
·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产权关系 | 第46-47页 |
·完善国有资产流失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 | 第47-53页 |
·加强立法,健全法律 | 第47-49页 |
·完善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 | 第49页 |
·建立信息披露机制 | 第49-50页 |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追究制度 | 第50-51页 |
·加强审计监督 | 第51-53页 |
第六章 微观层面国有资产流失监督和追究体系建设 | 第53-60页 |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 第53-56页 |
·明确产权主体,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 | 第53-55页 |
·完善产权交易市场 | 第55-56页 |
·健全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 第56-60页 |
·市场化选择国有企业经营者 | 第56页 |
·健全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 | 第56-57页 |
·健全对国有转制企业经营者的约束机制 | 第57-60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