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治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 第12-14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文章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治化理论概述 | 第14-26页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概念 | 第14-17页 |
·政府信息的概念 | 第14-15页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概念 | 第15-17页 |
·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人民主权理论 | 第18-19页 |
·权力监督理论 | 第19页 |
·效益理论 | 第19-20页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治化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20-26页 |
·政府信息制度法治化的含义 | 第20-22页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治化的必然性分析 | 第22-23页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治化的可行性分析 | 第23-26页 |
第三章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治化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6-37页 |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治化现状 | 第26-30页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 | 第26-27页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27-30页 |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5页 |
·偏重保密的传统观念阻碍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进程 | 第30-31页 |
·法律体系不健全 | 第31-32页 |
·法律冲突难以解决 | 第32-33页 |
·法律规范的内容不完善 | 第33-35页 |
·政府信息公开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37页 |
·偏重保密,信息公开程度低 | 第35页 |
·形式主义突出 | 第35-36页 |
·法律规范落实不到位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域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治化的比较借鉴 | 第37-45页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立法模式比较 | 第37-39页 |
·域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治化现状比较 | 第39-45页 |
·瑞典 | 第39-40页 |
·美国 | 第40-42页 |
·台湾地区 | 第42-43页 |
·域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治化对我国的启发 | 第43-45页 |
第五章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治化的建议 | 第45-53页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治化的法律框架设想 | 第45-47页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治化的立法模式选择 | 第45-46页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治化的法律体系 | 第46-47页 |
·知情权入宪 | 第47-49页 |
·知情权入宪的理论依据 | 第47页 |
·知情权入宪的宪法依据 | 第47-48页 |
·知情权入宪的现实意义 | 第48-49页 |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基本法律制度 | 第49-53页 |
·政府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 | 第49页 |
·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 第49-51页 |
·政府信息公开的救济机制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