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插图或附表清单 | 第14-15页 |
引言 | 第15-17页 |
1 绪论 | 第17-34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7-18页 |
·污水生物脱氮理论与技术 | 第18-21页 |
·传统生物脱氮理论 | 第18页 |
·生物脱氮工艺的发展 | 第18-19页 |
·生物脱氮新技术 | 第19-21页 |
·同步脱氮理论与技术 | 第21-29页 |
·同步硝化反硝化机理 | 第22-23页 |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同步脱氮新工艺 | 第26-29页 |
·悬浮填料理论与技术 | 第29-31页 |
·悬浮填料工艺机理 | 第29页 |
·悬浮填料工艺特点 | 第29-30页 |
·悬浮填料工艺的应用现状 | 第30页 |
·悬浮填料工艺新技术 | 第30-31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第31-32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31-32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32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2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34-40页 |
·清水曝气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第34-35页 |
·试验装置 | 第34页 |
·试验方法 | 第34-35页 |
·SGSBR 反应器试验装置与设备 | 第35-36页 |
·试验装置 | 第35-36页 |
·试验设备 | 第36页 |
·SGSBR 反应器填料的选择 | 第36-37页 |
·填料特性 | 第36-37页 |
·填料的作用 | 第37页 |
·填料的选择 | 第37页 |
·SGSBR 试验水质分析主要项目及方法 | 第37-38页 |
·SGSBR 反应器的启动 | 第38-40页 |
·污泥培养与驯化 | 第38页 |
·悬浮载体填料的挂膜 | 第38-40页 |
3 鼓风曝气空气量计算方法的改进 | 第40-50页 |
·曝气量计算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曝气量计算方法 | 第40-41页 |
·曝气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 第41页 |
·水深对K_(La) 修正系数的影响 | 第41-46页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42页 |
·实验结果 | 第42-43页 |
·水深对氧总传质系数影响的分析 | 第43-45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鼓风曝气量计算的修正 | 第46-50页 |
·气泡上升过程中表面积的变化对K_(La) 影响的修正 | 第46页 |
·考虑气泡在曝气池中的停留时间得到的曝气量计算公式 | 第46-47页 |
·参数的确定 | 第47-48页 |
·计算比较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SGSBR 反应器处理效果的研究 | 第50-56页 |
·试验条件控制 | 第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进水水质 | 第50-51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53页 |
·COD 去除情况 | 第51-52页 |
·氮的去除情况 | 第52-53页 |
·排水情况 | 第53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55页 |
·COD 去除的结果讨论 | 第53-54页 |
·氮的去除结果讨论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不同的运行方式对氮的硝化率的影响 | 第56-58页 |
·实验方法 | 第56页 |
·进水水质 | 第5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57页 |
·实验结果 | 第56-57页 |
·氮的硝化率计算 | 第57页 |
·结果分析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6 结论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建议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