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0页 |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3-15页 |
| (一)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13-15页 |
| (二)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5页 |
| 三、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 (一) 研究的主要思路 | 第15-16页 |
| (二)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6-17页 |
| 四、研究的可能创新点与不足 | 第17-19页 |
| (一)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 (二)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 注释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多元文化的相关概述 | 第20-39页 |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 第20-24页 |
| (一) 价值、价值观及核心价值体系 | 第20-21页 |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 第21-24页 |
| 二、文化与多元文化 | 第24-28页 |
| (一) 文化的涵义与功能 | 第24-25页 |
| (二) 多元文化内涵和特点 | 第25-28页 |
| 三、中国多元文化形态 | 第28-33页 |
| (一) 多重视角下的中国多元文化形态 | 第28-29页 |
| (二)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 | 第29-31页 |
| (三)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 第31-32页 |
| (四)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 第32-33页 |
| (五) 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 | 第33页 |
|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多元文化间的逻辑关联 | 第33-37页 |
| (一) 核心价值体系是贯穿中国多元文化发展的灵魂 | 第33-34页 |
| (二) 中国多元文化发展为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丰富土壤 | 第34-35页 |
| (三) 核心价值体系是发展中国多元文化的前提 | 第35-36页 |
| (四)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核心价值体系发挥作用的条件 | 第36-37页 |
| 注释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 | 第39-50页 |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功能 | 第39-41页 |
| (一) 目标指向上引领中国多元文化发展 | 第39-40页 |
| (二) 方向发展上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 | 第40页 |
| (三) 方针政策上体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 第40-41页 |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价体系的规范功能 | 第41-43页 |
| (一) 行为方式上提供道德标准 | 第41-42页 |
| (二) 思想道德上确定价值导向 | 第42页 |
| (三) 社会秩序上提供基本规范 | 第42-43页 |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功能 | 第43-45页 |
| (一) 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的"黏合剂" | 第43-44页 |
| (二) 民族、时代精神是文化建设的精神旗帜 | 第44页 |
| (三) 共同理想是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 | 第44-45页 |
|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合功能 | 第45-49页 |
| (一) 性质上表现为先进性整合 | 第45页 |
| (二) 目标上表现为和谐性整合 | 第45-46页 |
| (三) 深度上表现为根本性整合 | 第46-47页 |
| (四) 广度上表现为张力性格合 | 第47-48页 |
| (五) 本质上表现为利益性整合 | 第48-49页 |
| 注释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中国多元文化的成因与矛盾 | 第50-66页 |
| 一、文化多元并存架构的成因 | 第50-55页 |
| (一) 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现实 | 第50-51页 |
| (二) 利益主体复杂性的现实 | 第51-52页 |
|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 第52-53页 |
| (四)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第53-54页 |
| (五)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实 | 第54-55页 |
| 二、中国多元文化之间的矛盾 | 第55-58页 |
| (一)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矛盾 | 第55-56页 |
| (二) 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矛盾 | 第56-57页 |
| (三)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矛盾 | 第57页 |
| (四) 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 | 第57-58页 |
| 三、当代中国多元义化发展趋势 | 第58-64页 |
| (一)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趋同性增强 | 第58-59页 |
| (二) 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汇与整合 | 第59-60页 |
| (三) 一元主导、多元并存格局长期存在 | 第60-62页 |
| (四) 双向互动、综合创新的文化发展模式 | 第62-63页 |
| (五) 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矛盾的长期存在 | 第63-64页 |
| 注释 | 第64-66页 |
| 第五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中国多元文化发展的原则和关系 | 第66-74页 |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中国多元文化发展的原则 | 第66-67页 |
| (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66-67页 |
| (二)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原则 | 第67页 |
| 二、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 第67-70页 |
| (一) 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关系 | 第67-68页 |
| (二) 引领性与包容性的关系 | 第68页 |
| (二) 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 | 第68-69页 |
| (四) 理论引导与行为践履的关系 | 第69-70页 |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中国多元文化发展的理性取向 | 第70-73页 |
| (一) 以共同理想为追求的文化价值理性取向 | 第70-71页 |
| (二) 以沟通对话平等尊重为方式的文化交往理性取向 | 第71-72页 |
| (三) 以道德底线和荣辱观为准则的文化实践理性取向 | 第72-73页 |
| 注释 | 第73-74页 |
| 第六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中国多元文化发展的基础、方法与途径 | 第74-105页 |
|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中国多元文化发展的基础 | 第74-77页 |
| (一)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为中国多元文化发展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 第74-75页 |
| (二)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中国多元文化发展提供坚实政治基础 | 第75-76页 |
| (三) 弘扬主流文化为中国多元文化发展提供共同思想基础 | 第76-77页 |
| (四) 倡导社会和谐为中国多元文化发展提供社会基础 | 第77页 |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中国多元文化发展的方法 | 第77-85页 |
| (一) 在尊重与包容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作用 | 第77-80页 |
| (二) 在交流与碰撞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取向 | 第80-81页 |
| (三) 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多元文化发展的着力点 | 第81-84页 |
| (四)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统领手段创新 | 第84-85页 |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中国多元文化发展的路径 | 第85-103页 |
| (一)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 第85-87页 |
| (二) 用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多元文化并交汇出多重契合点 | 第87-90页 |
| (三) 以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创新出具有中国气派现代文化 | 第90-93页 |
| (四)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其确立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 第93-94页 |
| (五) 保持多元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张力来促进其健康和谐发展 | 第94-97页 |
| (六) 处理好多元文化的关系来实现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 第97-103页 |
| 注释 | 第103-105页 |
| 结论 | 第105-10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9-114页 |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4-116页 |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