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48页 |
| ·分子系统发生与分子系统地理学 | 第10-16页 |
| ·鸟类系统分类学发展过程 | 第10-12页 |
| ·分子系统学技术 | 第12页 |
| ·线粒体DNA分子标记 | 第12-13页 |
| ·系统发生推断方法 | 第13-15页 |
| ·系统地理学 | 第15-16页 |
| ·青藏高原隆升 | 第16-19页 |
| ·高原第四纪冰期 | 第19-21页 |
| ·鸡形目鸟类系统发生的研究现状 | 第21-40页 |
| ·科的系统关系 | 第21-26页 |
| ·松鸡科系统发生关系的研究 | 第26-27页 |
| ·雉科内的系统发生研究 | 第27-35页 |
| ·雉类和鹑类的多源性 | 第27-31页 |
| ·雄科内其它类群的系统发生探讨 | 第31-35页 |
| ·鸡形目鸟类部分类群的起源时间 | 第35-37页 |
| ·我国鸡形目鸟类资源与系统发生研究前景 | 第37-40页 |
| ·我国高山鹑类系统分类 | 第40-48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48-61页 |
| ·分子标记 | 第48-51页 |
| ·实验材料 | 第51-55页 |
| ·仪器、设备与实验药品 | 第55-57页 |
| ·DNA的提取、扩增和测序 | 第57-59页 |
| ·DNA提取方法 | 第57-58页 |
| ·PCR扩增 | 第58-59页 |
| ·测序 | 第59页 |
| ·数据处理 | 第59-61页 |
| 第三章 结果 | 第61-78页 |
| ·遗传结构与序列变异比较 | 第61-66页 |
| ·基于核基因c-mos的系统发生 | 第66-67页 |
| ·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的系统发生 | 第67-69页 |
| ·基于ND2基因序列的系统发生 | 第69页 |
| ·基于control region序列的系统发生 | 第69-72页 |
| ·Cytb+ND2基因合并序列的系统发生 | 第72页 |
| ·cmos+Cytb+ND2基因合并序列的系统发生 | 第72-75页 |
| ·全部序列合并(cmos+ND2+Cytb+Dloop)的系统发生 | 第75-77页 |
| ·分歧时间的估算 | 第77-78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78-91页 |
| ·我国鸡形目雉科鸟类属间分子系统发生 | 第78-81页 |
| ·传统的雉族类和鹑族类的划分 | 第78页 |
| ·血雉属(Ithaginis)和角雉属(Tragopan)的系统发生位置 | 第78-79页 |
| ·山鹧鸪属(Arborophila)的分子系统发生 | 第79-80页 |
| ·我国鸡形目雉科鸟类的分子系统发生类群 | 第80-81页 |
| ·我国高山鹑类的系统发生 | 第81-91页 |
| ·雉鹑属(Tetraophasis)鸟类分子系统发生与物种形成 | 第81-83页 |
| ·山鹑属鸟类分子系统发生与物种形成 | 第83-86页 |
| ·我国雪鸡属鸟类分子系统发生 | 第86-89页 |
| ·我国石鸡属鸟类分子系统发生 | 第89-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103页 |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03-104页 |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