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隧道施工中的不良地质及灾害处治技术现状分析 | 第11-12页 |
·隧道施工预警方法现状分析 | 第12-15页 |
·公路隧道开挖方法现状分析 | 第15页 |
·围岩稳定性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依托工程典型不良地质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 | 第19-40页 |
·依托工程-茶林顶隧道概况 | 第19-22页 |
·地形地貌 | 第19页 |
·地质构造 | 第19-20页 |
·地层岩性 | 第20页 |
·水文条件 | 第20-21页 |
·隧道施工中的不良地质情况 | 第21-22页 |
·溶洞对隧道施工影响研究 | 第22-28页 |
·溶洞及其影响 | 第22-23页 |
·隧道顶部溶洞对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 | 第23-28页 |
·隧道断层破碎带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28-40页 |
·断层及其影响 | 第28-29页 |
·断层破碎带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 | 第29-40页 |
第三章 基于超前地质预报的典型不良地质评价方法 | 第40-65页 |
·围岩级别和不良地质的判定依据 | 第40-41页 |
·典型不良地质体的评价方法研究 | 第41-53页 |
·充水或充泥溶洞 | 第41-45页 |
·空洞或未充填溶洞 | 第45-52页 |
·断层破碎带 | 第52页 |
·强风化破碎带 | 第52-53页 |
·围岩级别划分预报 | 第53-59页 |
·围岩级别预报方法研究 | 第53页 |
·围岩级别划分预报指标和要素 | 第53-59页 |
·工程应用 | 第59-65页 |
·茶林顶隧道进口段 | 第59-60页 |
·茶林顶隧道进出口段 | 第60-62页 |
·茶林顶隧道围岩级预报成果对比 | 第62-65页 |
第四章 公路隧道施工预警方法研究 | 第65-78页 |
·不良地质及灾害预警方法 | 第65-71页 |
·基于超前预报准确性的预报分类 | 第66-67页 |
·隧道施工不良地质体及其分级 | 第67-69页 |
·隧道施工不良地质预警方法 | 第69-70页 |
·不良地质预警距离及预警标志 | 第70-71页 |
·隧道围岩变形预警方法 | 第71-78页 |
·两车道公路隧道允许变形基准确定方法 | 第72-73页 |
·隧道变形预警指标 | 第73-76页 |
·隧道围岩变形应急措施 | 第76-78页 |
第五章 软弱围岩隧道开挖方法及台阶法优化研究 | 第78-92页 |
·软弱围岩公路隧道开挖方法 | 第78-81页 |
·上下台阶法及核心土法优化研究 | 第81-92页 |
·计算方案 | 第82-84页 |
·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84-85页 |
·施工模拟 | 第85-86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86-91页 |
·结论 | 第91-92页 |
第六章 典型不良地质及地质灾害处治技术研究 | 第92-109页 |
·溶洞预处治技术 | 第92-99页 |
·溶洞总体处治方案 | 第92页 |
·溶洞分类 | 第92页 |
·小型溶洞的处治 | 第92-94页 |
·大型溶洞的处治 | 第94-99页 |
·隧道穿过断层破碎带的预处治技术 | 第99-101页 |
·处治原则 | 第99页 |
·处治方案 | 第99-101页 |
·隧道穿越富水地层预处治技术 | 第101-103页 |
·处治原则 | 第101页 |
·处治方案 | 第101-103页 |
·塌方处治技术 | 第103-109页 |
·塌方处治原则 | 第103页 |
·小塌方处治措施 | 第103-104页 |
·中塌方处治措施 | 第104-106页 |
·大塌方处治措施 | 第106-10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09-110页 |
·结论 | 第109页 |
·建议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3页 |
附录A | 第113-115页 |
附录B | 第115-117页 |
附录C | 第117-119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