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政治制度论文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8页
1 绪论第8-13页
   ·问题的提出第8页
   ·选题背景第8-9页
   ·选题意义第9-11页
     ·理论意义第9-10页
     ·现实意义第10-11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论文结构第11-13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1-12页
     ·论文研究框架图第12-13页
2 国内外研究和相关理论综述第13-24页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3-17页
     ·西方学者对公共政策概念的界定第13页
     ·主权在民理论第13-14页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14-16页
     ·公共选择理论第16页
     ·治理理论第16-17页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7-18页
     ·国内学者对公共政策概念的界定第17页
     ·善治理论第17-18页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相关理论综述第18-24页
     ·公民的概念第18-19页
     ·公民参与的概念第19页
     ·公民参与的特征第19-20页
     ·公共政策的特征第20页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第20-24页
3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现状分析第24-31页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渠道第24-27页
     ·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制度第24页
     ·公民听证会第24-25页
     ·参与政党活动第25页
     ·参与社团活动第25-26页
     ·信访制度第26页
     ·行政公示第26页
     ·网络参与第26-27页
     ·其他渠道第27页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特征分析第27-29页
     ·主动性参与第27页
     ·利益性参与第27-28页
     ·群体性参与第28页
     ·智能性参与第28-29页
     ·法制性参与第29页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动因分析第29-31页
     ·经济动因——利益驱动第29页
     ·政治动因——公共政策制定自身的要求第29-30页
     ·文化动因——民主意识觉醒和公民精神成长第30-31页
4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存在的问题第31-37页
   ·公民自身存在的问题第31-32页
     ·缺乏主动性,参与意识较弱第31页
     ·参与能力不足第31页
     ·组织化程度低第31-32页
   ·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第32-35页
     ·缺乏民主意识,官本位思想严重第32-33页
     ·政策制定易受强势利益团体影响第33-34页
     ·参与渠道不畅、制度建设滞后第34-35页
   ·公民非制度化参与公共政策现象第35-37页
5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制约因素分析第37-40页
   ·公民参与的体制不健全第37-38页
   ·传统专制文化的消极影响第38页
   ·政府的利益取向第38-39页
   ·公民社会的缺失第39-40页
6 完善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对策研究第40-46页
   ·创新参与观念,培养公民意识第40页
   ·完善制度建设,拓宽参与渠道第40-42页
     ·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41页
     ·完善决策听证制度第41页
     ·大力推行政务公开第41页
     ·改革信访制度第41-42页
     ·完善社会自治功能,提高公民参与能力第42页
   ·大力推进公民网络参与第42-46页
     ·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使用技术的普及第44页
     ·推行电子政务建设第44页
     ·完善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引导公民网络参与有序发展第44-46页
7 结束语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附录第50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50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南地区水电行业员工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中国城市社区自治法律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