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诉讼保险制度概述 | 第13-26页 |
(一) 诉讼保险制度的含义 | 第13-14页 |
(二) 诉讼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4-15页 |
(三) 诉讼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1. 诉讼保险制度存在的法学基础 | 第15-18页 |
2. 诉讼保险制度存在的经济学基础 | 第18-21页 |
(四) 诉讼保险制度的法律定位(从与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区别谈起) | 第21-26页 |
1. 诉讼保险制度与法律援助制度的区别 | 第21-25页 |
2. 诉讼保险制度与司法救助制度的区别 | 第25-26页 |
二、诉讼保险制度的域外现状考察 | 第26-35页 |
(一) 法国的诉讼保险制度 | 第26-27页 |
(二) 德国的诉讼保险制度 | 第27-30页 |
(三) 英国的诉讼保险制度 | 第30-31页 |
(四) 日本的诉讼保险制度 | 第31-33页 |
(五) 其他国家的诉讼保险制度 | 第33-35页 |
1. 荷兰 | 第33页 |
2. 韩国 | 第33-34页 |
3. 美国 | 第34-35页 |
三、诉讼保险制度移植的积极意义 | 第35-44页 |
(一) 保障当事人接受裁判权的实现 | 第35-38页 |
(二) 减轻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压力 | 第38-39页 |
(三) 促进诉讼风险的社会转化和公民维权意识的提高 | 第39-42页 |
(四) 促进律师业与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 第42-44页 |
四、我国设立诉讼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 第44-54页 |
(一) 我国设立诉讼保险制度的现有环境 | 第44-48页 |
1. 当前我国民众所面临的诉讼风险正在日益加大 | 第44-45页 |
2. 我国法院的收费标准是可预测的 | 第45-46页 |
3. 我国已经具备日益成熟的保险业和律师业 | 第46-48页 |
(二) 我国设立诉讼保险制度存在的障碍及其消除 | 第48-54页 |
1. 现存的障碍 | 第48-51页 |
2. 诉讼保险制度移植障碍的消除 | 第51-54页 |
五、我国诉讼保险制度的建构设想 | 第54-60页 |
(一) 我国诉讼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 | 第55页 |
(二) 建构我国诉讼保险制度的具体设想 | 第55-60页 |
1. 诉讼保险的适用形式 | 第55-56页 |
2. 诉讼保险的适用范围 | 第56页 |
3. 具体险种的设置 | 第56-57页 |
4. 除外责任(即保险公司的免责事由) | 第57-58页 |
5. 赔偿限额与免赔额 | 第58-59页 |
6. 保险费率 | 第59页 |
7. 理赔规则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