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0-20页 |
·河流健康 | 第10-11页 |
·国内外河流健康评价研究 | 第11-12页 |
·我国河流质量状况 | 第12-14页 |
·河流健康评价方法介绍 | 第14-17页 |
·物理化学评价法 | 第14-15页 |
·水文评价法 | 第15页 |
·栖息地评价法 | 第15-16页 |
·生物评价法 | 第16-17页 |
·漓江健康评价研究 | 第17-20页 |
第二章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 第20-26页 |
·研究地区 | 第20-21页 |
·漓江地理概况 | 第20页 |
·漓江生态环境概况 | 第20-21页 |
·主要实验工具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6页 |
·参照点确定准则 | 第21-22页 |
·样点分布 | 第22-23页 |
·底栖动物采样和鉴定 | 第23页 |
·水样采集和水体理化指标的测定 | 第23-24页 |
·数据处理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漓江水环境状况 | 第26-28页 |
·漓江3月物理化学指标 | 第26页 |
·漓江10月物理化学指标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漓江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结构 | 第28-36页 |
·漓江干流3月和10月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 | 第28-32页 |
·漓江干流3月份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 | 第28-30页 |
·漓江干流10月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 | 第30-32页 |
·漓江支流3月和10月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 | 第32-35页 |
·漓江支流3月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 | 第32-34页 |
·漓江支流10月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 | 第34-35页 |
·漓江3月份与10月份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 | 第35-36页 |
第五章 漓江水生态环境评价 | 第36-52页 |
·利用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漓江水生态环境质量 | 第36-50页 |
·漓江流域3月份完整性指数评价 | 第36-40页 |
·候选生物参数筛选 | 第36-37页 |
·判别能力分析 | 第37-38页 |
·生物参数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分值计算与B-IBI健康评价标准建立 | 第39页 |
·漓江各样点健康评价 | 第39-40页 |
·漓江流域10月份完整性指数评价 | 第40-44页 |
·候选生物参数筛选 | 第40-41页 |
·判别能力分析 | 第41-42页 |
·生物参数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分值计算与B-IBI健康评价标准建立 | 第43页 |
·漓江各样点生物健康评价 | 第43-44页 |
·漓江3月份与10月份相同样点B-IBI健康状况比较 | 第44-45页 |
·利用3月和10月数据建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 | 第45-49页 |
·两个季节参照点参数差异性 | 第45页 |
·生物参数筛选 | 第45-46页 |
·判别能力分析 | 第46-47页 |
·参数间Pearson相关性分析 | 第47-48页 |
·分值计算与B-IBI健康评价标准建立 | 第48页 |
·漓江样点底栖生物健康评价结果 | 第48-49页 |
·两种完整性指数评价漓江水质健康方法比较 | 第49-50页 |
·影响B-IBI值的环境因子初步解析 | 第50页 |
·讨论 | 第50-52页 |
全文总结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