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抗型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对氨基酸的手性识别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绪论第12-24页
    1.1手性氨基酸及其识别意义第12-15页
        1.1.1手性氨基酸的定义第12页
        1.1.2手性氨基酸的研究意义第12-15页
    1.2手性氨基酸的识别方法第15-18页
        1.2.1色谱法第16页
        1.2.2光谱法第16-17页
        1.2.3电化学传感法第17-18页
    1.3电化学阻抗型传感器第18-19页
        1.3.1阻抗型传感的识别原理第18页
        1.3.2阻抗型传感在识别分析中的应用第18-19页
    1.4手性选择剂第19-21页
        1.4.1蛋白质第19-20页
        1.4.2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第20-21页
        1.4.3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第21页
    1.5本文研究思路及创新点第21-24页
        1.5.1本文研究思路第21-22页
        1.5.2本文创新点第22-24页
第2章牛血清蛋白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对L-天冬氨酸的阻抗识别第24-40页
    2.1前言第24-27页
    2.2实验部分第27-29页
        2.2.1主要仪器第27页
        2.2.2主要试剂第27-28页
        2.2.3BSA传感器的构建第28-29页
        2.2.4实验方法第29页
    2.3结果与讨论第29-38页
        2.3.1表征实验第29-31页
        2.3.2电化学表征实验第31-32页
        2.3.3传感器制备及识别条件的优化第32-35页
        2.3.4L-Asp的EIS检测的线性范围和检测限第35-36页
        2.3.5BSA/GCE的选择性分析第36-37页
        2.3.6BSA/GCE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研究第37-38页
        2.3.7实际样品的检测第38页
    2.4结论第38-40页
第3章二氧化钛基牛血清蛋白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对天冬氨酸对映体的阻抗识别第40-64页
    3.1前言第40-41页
    3.2实验部分第41-44页
        3.2.1主要仪器第41页
        3.2.2主要试剂第41-42页
        3.2.3传感膜材料的制备第42页
        3.2.4BSA/TiO2传感器的构建第42-43页
        3.2.5实验方法第43-44页
    3.3结果与讨论第44-62页
        3.3.1表征实验第44-47页
        3.3.2电化学表征实验第47-49页
        3.3.3传感器制备及识别条件的优化第49-53页
        3.3.4L-Asp和D-Asp的EIS检测的线性范围和检测限第53-54页
        3.3.5手性识别机理探究第54-60页
        3.3.6BSA/TiO2/GCE的实际应用性能分析第60页
        3.3.7BSA/TiO2/GCE的选择性分析第60-61页
        3.3.8BSA/TiO2/GCE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研究第61-62页
    3.4结论第62-64页
第4章手性MOF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对L-谷氨酸的阻抗识别第64-80页
    4.1前言第64-66页
    4.2实验部分第66-67页
        4.2.1主要仪器第66-67页
        4.2.2实验试剂第67页
    4.3修饰膜材料及传感器的制备第67-69页
        4.3.1L-His-ZIF-8复合材料的制备第67-68页
        4.3.2ZIF-8晶体材料的制备第68页
        4.3.3L-His-ZIF-8传感器的制备第68-69页
        4.3.4实验方法第69页
    4.4结果与讨论第69-78页
        4.4.1表征实验第69-71页
        4.4.2电化学表征实验第71-72页
        4.4.3传感器制备及识别条件的优化第72-75页
        4.4.4L-Glu的EIS检测的线性范围和检测限第75页
        4.4.5L-His-ZIF-8/GCE的选择性分析第75-76页
        4.4.6手性识别机理探究第76-77页
        4.4.7L-His-ZIF-8/GCE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研究第77-78页
    4.5实际样品的检测第78-79页
    4.6结论第79-80页
第5章结论第80-82页
    5.1研究总结第80-81页
    5.2需进一步展开的工作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92页
致谢第92-94页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钛改性SBA分子筛镍基催化剂及其CO选择性甲烷化性能
下一篇:全无机卤化钙钛矿型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