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6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 | 第12-53页 |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历史由来 | 第13页 |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分类 | 第14-15页 |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基本理论 | 第15-23页 |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主要评价方法 | 第23-26页 |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6-51页 |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应用领域 | 第51-52页 |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主要瓶颈 | 第52-53页 |
·碳纳米管材料简介 | 第53-58页 |
·碳纳米管的结构和分类 | 第54-56页 |
·碳纳米管的性能 | 第56-57页 |
·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 第57-58页 |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58-59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59-61页 |
第二章 阳极产电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61-78页 |
·引言 | 第61-62页 |
·实验部分 | 第62-65页 |
·试剂与原料 | 第62-63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63页 |
·实验方法 | 第63-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6页 |
·电子的跨膜传递研究 | 第65-71页 |
·施加电位对阳极中大肠杆菌产电过程的影响 | 第71-73页 |
·周期放电对全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 | 第73-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三章 铂修饰碳纳米管复合物在阳极中的应用研究 | 第78-93页 |
·引言 | 第78-80页 |
·实验部分 | 第80-82页 |
·试剂与原料 | 第80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80-81页 |
·实验方法 | 第81-8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2-92页 |
·电极材料的表面形貌分析 | 第82-85页 |
·电极材料的表面元素组成分析 | 第85-86页 |
·电池使用不同阳极材料的产电性能 | 第86-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四章 二氧化锰修饰碳纳米管复合物在阴极中的应用研究 | 第93-113页 |
·引言 | 第93-95页 |
·实验部分 | 第95-97页 |
·试剂与原料 | 第95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95-96页 |
·实验方法 | 第96-9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7-112页 |
·二氧化锰修饰碳纳米管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 第97-105页 |
·二氧化锰修饰碳纳米管复合物对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 | 第105-108页 |
·不同阴极材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性能 | 第108-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五章 酞菁铁衍生物修饰碳纳米管的复合催化剂在阴极中的应用研究 | 第113-133页 |
·引言 | 第113-114页 |
·实验部分 | 第114-117页 |
·试剂与原料 | 第114-115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115-116页 |
·实验方法 | 第116-11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7-132页 |
·酞菁铁衍生物修饰碳纳米管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 第117-123页 |
·酞菁铁衍生物修饰碳纳米管复合物对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 | 第123-127页 |
·不同氧气还原催化剂对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 | 第127-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33-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5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5-157页 |
致谢 | 第157-158页 |
附录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