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力绳系离轨系统的建模与动力学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30页 |
|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14-16页 |
| ·课题的背景 | 第14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 ·空间绳系研究简述 | 第16-20页 |
| ·空间绳系的概念 | 第16页 |
| ·空间绳系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电动力绳系离轨的研究现状 | 第20-27页 |
| ·电动力绳系试验 | 第20-22页 |
| ·电动力绳系理论研究 | 第22-27页 |
|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8-30页 |
| 第2章 基于电动力绳系的卫星离轨原理 | 第30-50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航天器轨道动力学理论 | 第30-32页 |
| ·轨道六根数 | 第30页 |
| ·轨道运动学模型 | 第30-32页 |
| ·地磁场模型 | 第32-34页 |
| ·地磁场概述 | 第32页 |
| ·地磁场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 ·倾斜偶极子模型与13 阶精确地磁场模型 | 第33-34页 |
| ·电动力绳系系统 | 第34-41页 |
| ·系统基本组成 | 第34-38页 |
| ·电动力拉力的产生 | 第38-41页 |
| ·大气阻力和J2 项摄动对离轨的影响 | 第41-44页 |
| ·轨道摄动方程 | 第41-42页 |
| ·大气阻力摄动 | 第42-43页 |
| ·地球扁率摄动 | 第43-44页 |
| ·数值仿真与分析 | 第44-49页 |
| ·偶极子模型和精确地磁场模型离轨仿真 | 第44-46页 |
| ·考虑摄动力影响的离轨仿真 | 第46-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3章 电动力绳系离轨时间预估研究 | 第50-77页 |
| ·引言 | 第50页 |
| ·离轨时间预估 | 第50-53页 |
| ·柔索模型 | 第53-60页 |
| ·模型描述 | 第53-55页 |
| ·弯曲变形对感生电动势和洛仑兹力的影响 | 第55-56页 |
| ·仿真验证 | 第56-60页 |
| ·绳系系统参数对离轨时间的影响分析 | 第60-67页 |
| ·系绳长度的影响 | 第60-63页 |
| ·系绳横截面直径的影响 | 第63-65页 |
| ·末端质量的影响 | 第65-67页 |
| ·轨道参数对离轨时间的影响分析 | 第67-76页 |
| ·真近角的影响 | 第67-68页 |
| ·轨道倾角的影响 | 第68-74页 |
| ·偏心率的影响 | 第74-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4章 电动力绳系留位状态动力学研究 | 第77-108页 |
| ·引言 | 第77页 |
| ·电动力绳系留位状态动力学建模 | 第77-87页 |
| ·建模方法 | 第77-78页 |
| ·电动力绳系动力学模型 | 第78-81页 |
| ·仿真验证 | 第81-87页 |
| ·绳系2D 振动模型 | 第87-96页 |
| ·索的动力学研究 | 第87-88页 |
| ·模型描述 | 第88-91页 |
| ·参数λ对振动特性的影响 | 第91-96页 |
| ·绳系3D 振动模型 | 第96-107页 |
| ·模型描述 | 第96-100页 |
| ·仿真验证 | 第100-10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 第5章 电动力绳系展开状态动力学研究 | 第108-133页 |
| ·引言 | 第108页 |
| ·绳系展开动力学建模 | 第108-125页 |
| ·建模方法 | 第108-109页 |
| ·绳系展开的动力学模型 | 第109-118页 |
| ·仿真验证 | 第118-125页 |
| ·绳系展开控制研究 | 第125-132页 |
| ·控制策略比较 | 第125-126页 |
| ·匀速展开控制与指数展开控制 | 第126页 |
| ·控制器的构建 | 第126-127页 |
| ·数值仿真 | 第127-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 结论 | 第133-1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4-14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6-148页 |
| 致谢 | 第148-149页 |
| 个人简历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