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1页 |
| ·血栓性疾病概述 | 第11-15页 |
| ·定义 | 第11页 |
| ·分类 | 第11页 |
| ·血栓形成机制 | 第11-12页 |
| ·纤溶系统 | 第12-14页 |
| ·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方法 | 第14-15页 |
| ·溶栓药物的概述、研究进展及前景 | 第15-18页 |
| ·溶栓药物的作用机制 | 第15页 |
| ·溶栓药物的来源 | 第15-16页 |
| ·溶栓药物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前景 | 第16-18页 |
| ·国内外微生物溶栓药物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立题意义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产纤溶酶菌LW-72 的分离和筛选 | 第21-23页 |
| ·材料 | 第21页 |
| ·土样 | 第21页 |
| ·培养基 | 第21页 |
| ·主要仪器 | 第21页 |
| ·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 ·土壤细菌的分离 | 第21-22页 |
| ·纤维蛋白平板的制作 | 第22页 |
| ·产纤溶酶菌株的筛选 | 第2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2页 |
| ·讨论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纤溶酶产生菌LW-72 的鉴定 | 第23-31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3-25页 |
| ·菌株 | 第23页 |
| ·生理生化鉴定培养基 | 第23-24页 |
| ·溶液与试剂 | 第24-25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5页 |
| ·试验方法 | 第25-27页 |
| ·菌落和菌体形态观察与生理生化特性测定 | 第25页 |
| ·产纤溶酶菌lw-72 菌株总DNA 的提取 | 第25-26页 |
| ·产纤溶酶菌lw-72 菌株165 rDNA 的PCR 扩增 | 第26页 |
| ·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 | 第26-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 ·菌落及菌体形态 | 第27页 |
| ·生理生化特征 | 第27-28页 |
| ·165 rDNA 测序结果 | 第28-30页 |
| ·讨论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地衣芽孢杆菌LW-72 菌株的摇瓶发酵工艺优化 | 第31-38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31页 |
| ·菌株 | 第31页 |
| ·培养基 | 第31页 |
| ·试剂 | 第31页 |
| ·试验仪器 | 第31页 |
| ·试验方法 | 第31-32页 |
| ·种子生长曲线 | 第31-32页 |
| ·菌株培养 | 第32页 |
| ·纤溶酶活性测定 | 第3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 ·种子生长曲线 | 第32-33页 |
| ·尿激酶活力标准曲线 | 第33页 |
| ·发酵培养基组成对发酵液中纤溶酶酶活力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培养基优化的正交试验 | 第34-35页 |
| ·培养条件对发酵液中纤溶酶酶活力的影响 | 第35-37页 |
| ·讨论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地衣芽孢杆菌LW-72 菌株的蛋白分离纯化 | 第38-46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38-40页 |
| ·菌株 | 第38页 |
| ·培养基 | 第38页 |
| ·试剂与缓冲液 | 第38-40页 |
| ·主要仪器 | 第40页 |
| ·试验方法 | 第40-41页 |
| ·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 第40页 |
| ·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lw-72 菌株蛋白的提取 | 第40页 |
| ·初步鉴定提取物的性质 | 第40页 |
| ·等电聚焦电泳 | 第40-41页 |
| ·DEAE-Sepharose fast flow 阴离子交换 | 第41页 |
| ·SDS-PAGE | 第41页 |
| ·结果 | 第41-44页 |
| ·对初步提取物的性质鉴定 | 第41页 |
| ·纤溶酶等电点的测定 | 第41-42页 |
| ·DEAE 阴离子交换层析 | 第42页 |
| ·SDS-PAGE 检测 | 第42-43页 |
| ·BlFE 的活性检测 | 第43-44页 |
| ·蛋白纯化方案 | 第44-45页 |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44页 |
| ·蛋白比活力计算 | 第44-45页 |
| ·讨论 | 第45-46页 |
| 第六章 BLFE 的酶学性质分析 | 第46-53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46页 |
| ·供试酶 | 第46页 |
| ·试剂 | 第46页 |
| ·主要仪器 | 第46页 |
| ·试验方法 | 第46-47页 |
| ·温度对BlFE 的影响 | 第46页 |
| ·pH 值对BlFE 的影响 | 第46页 |
| ·金属离子对BlFE 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变性剂对BlFE 的影响 | 第47页 |
| ·蛋白酶对BlFE 的影响 | 第47页 |
| ·BlFE 的Km 值测定 | 第47页 |
| ·结果 | 第47-51页 |
| ·温度稳定性的测定 | 第47-48页 |
| ·pH 值稳定性的测定 | 第48页 |
| ·金属离子对BlFE 活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变性剂对BlFE 的影响 | 第49页 |
|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对BlFE 活性的影响 | 第49页 |
| ·BlFE 的Km 值 | 第49-51页 |
| ·讨论 | 第51-53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8-59页 |
| 作者简历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