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间隧道下穿小月河及樱花西桥的工程处理措施与数值计算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地铁区间隧道施工方法简介 | 第12-16页 |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第17-21页 |
| ·工程地质 | 第17页 |
| ·水文地质 | 第17页 |
| ·小月河现况 | 第17页 |
| ·樱花西桥现况 | 第17-18页 |
| ·施工方案 | 第18-21页 |
| 第三章 有限差分法的基本原理 | 第21-34页 |
| ·概述 | 第21-22页 |
| ·求解过程 | 第21-22页 |
| ·拉格朗日分析法与中心差分法 | 第22页 |
| ·显示有限差分法的基本方程 | 第22-24页 |
| ·有限差分软件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 第24-25页 |
| ·三维有限差分问题 | 第25-28页 |
| ·有限差分软件中的屈服与破坏 | 第28-30页 |
| ·有限差分软件中的结构单元 | 第30-34页 |
| 第四章 管井降水处理措施与流固耦合计算 | 第34-43页 |
| ·下穿小月河及樱花西桥的工程处理措施 | 第34-35页 |
| ·小月河导流 | 第34页 |
| ·降水施工 | 第34-35页 |
| ·模型建立 | 第35-36页 |
| ·地下水的位置 | 第36-38页 |
| ·管井的布置 | 第38-39页 |
| ·水压分布 | 第39-40页 |
| ·地表沉降及地层变形 | 第40-43页 |
| 第五章 区间隧道穿越小月河及桥基的数值计算 | 第43-78页 |
| ·模型建立 | 第43-44页 |
| ·模型材料物理力学性质及边界条件 | 第44-45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5-61页 |
| ·左线开挖完成后的位移分析 | 第46-51页 |
| ·左线开挖完成后的应力分析 | 第51-55页 |
| ·左线开挖完成后的塑性破坏区分布 | 第55-56页 |
| ·双线开挖完成后的位移分析 | 第56-58页 |
| ·双线开挖完成后的应力分析 | 第58-61页 |
| ·双线开挖完成后的塑性破坏区分布 | 第61页 |
| ·地表位移 | 第61-67页 |
| ·地表沉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第61-63页 |
| ·地表沉降预测分析 | 第63-66页 |
| ·控制措施 | 第66-67页 |
| ·区间隧道施工对近距桥基的影响 | 第67-78页 |
| ·区间结构与桥梁基础的空间关系 | 第67-68页 |
| ·施工监控量测及控制标准 | 第68-69页 |
| ·变形及沉降分析 | 第69-73页 |
| ·应力分析 | 第73-7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 ·主要结论 | 第78-79页 |
| ·展望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