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节理网络模拟及裂隙岩体水力耦合特性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8页 |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6页 |
·节理网络模拟的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节理测量和统计手段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节理几何形态概率分布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节理网络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岩体水力学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节理本构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节理法向变形行为 | 第24-25页 |
·节理切向变形行为 | 第25-26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粗糙节理网络模拟 | 第28-54页 |
·引言 | 第28-29页 |
·描述节理粗糙性的参数 | 第29-35页 |
·传统统计参数 | 第31-34页 |
·振幅参数 | 第31-32页 |
·斜率参数 | 第32-34页 |
·混合参数 | 第34页 |
·节理粗糙度系数JRC | 第34-35页 |
·SAW法 | 第35-48页 |
·粗糙节理网络的模拟 | 第36-45页 |
·粗糙节理与SAW链 | 第37-38页 |
·节理几何参数的概率分布 | 第38-42页 |
·粗糙节理剖面的生成 | 第42-45页 |
·SAW基本参数研究 | 第45-48页 |
·凸起高度基本参数对JRC的影响 | 第45-47页 |
·键长对粗糙节理形态的影响 | 第47-48页 |
·SAW法应用 | 第48-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三章 单一粗糙裂隙面水力学特性研究 | 第54-94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单一粗糙裂隙面的力学变形性质 | 第55-86页 |
·法向行为 | 第55-59页 |
·切向行为 | 第59-78页 |
·节理剪切变形的力学机制 | 第60-67页 |
·单个凸起体 | 第60-62页 |
·多个凸起体 | 第62-67页 |
·节理剪切模型 | 第67-78页 |
·SA模型在UDEC中的数值实现及验证 | 第78-86页 |
·离散元力学场计算基础 | 第78-79页 |
·SA模型程序 | 第79-81页 |
·SA本构模型验证 | 第81-86页 |
·单一粗糙裂隙中水流规律 | 第86-93页 |
·光滑节理的水流规律 | 第86-87页 |
·离散元中渗透场计算基础 | 第87-89页 |
·粗糙节理的水流规律 | 第89-93页 |
·立方定理的修正法 | 第89-90页 |
·单条粗糙节理水流流动数值试验 | 第90-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四章 非贯通节理对岩体水力耦合特性的影响研究 | 第94-110页 |
·引言 | 第94-95页 |
·裂隙岩体水力耦合分析方法 | 第95-101页 |
·REV的确定 | 第96-99页 |
·等效渗透率的确定 | 第99-101页 |
·非贯通节理对岩体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 第101-105页 |
·损伤变量D及其数值实现 | 第101-103页 |
·非贯通节理对裂隙岩体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103-105页 |
·非贯通节理对岩体水力耦合特性的影响研究 | 第105-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五章 节理参数相关性对岩体水力耦合特性的影响究 | 第110-127页 |
·引言 | 第110-111页 |
·迹长与隙宽相关性研究 | 第111-117页 |
·截断分布函数形式 | 第112-114页 |
·迹长与隙宽的相关性 | 第114-117页 |
·迹长与隙宽的相关性对裂隙岩体水力耦合特性的影响 | 第117-126页 |
·裂隙网络模型 | 第117-119页 |
·Case 1计算结果 | 第119-120页 |
·Case 2计算结果 | 第120-121页 |
·Case 3计算结果 | 第121-123页 |
·结果对比 | 第123-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六章 工程应用 | 第127-141页 |
·引言 | 第127页 |
·工程概况 | 第127-130页 |
·DECOVALEX项目 | 第127-128页 |
·DECOVALEX Ⅲ BMT 2 | 第128-130页 |
·渗透计算 | 第130-136页 |
·区域1 | 第130-132页 |
·区域2 | 第132-134页 |
·断层带 | 第134-136页 |
·水力耦合计算 | 第136-139页 |
·区域1 | 第137-138页 |
·区域2 | 第138页 |
·断层带 | 第138-139页 |
·本章小结 | 第139-14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1-144页 |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 第141-143页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3页 |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153-154页 |
致谢 | 第154-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