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及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5页
1 导论第15-35页
   ·研究背景第15-19页
     ·世界城市空间发展演变规律与趋势第15-16页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第16-17页
     ·呼包鄂城镇群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诉求第17-19页
   ·研究目的第19页
   ·概念界定第19-26页
     ·城市群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9-21页
     ·区域一体化概念的界定第21-23页
     ·呼包鄂城市群的概念界定及地域范围第23-26页
   ·研究意义第26-28页
     ·理论意义第26-27页
     ·实践意义第27-28页
   ·研究方法第28-30页
     ·文献收集与实地调研第28-29页
     ·系统架构和比较分析第29页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第29页
     ·理论解析和实证结合第29-30页
   ·论文框架第30-32页
     ·研究内容第30-31页
     ·研究思路第31-32页
   ·可能的创新点第32-35页
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借鉴第35-67页
   ·区域城市发展态势及启示第35-40页
     ·新经济全球化思潮第35-36页
     ·新城市区域化思潮第36-37页
     ·新区域主义理念第37-38页
     ·新城市主义理念第38-39页
     ·第三条道路理念第39-40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40-47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40-44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44-47页
   ·国内外经典理论研究梳理第47-57页
     ·传统经典理论第47-53页
     ·现代经典理论第53-57页
   ·国内外实践经验比较借鉴第57-66页
     ·国外空间(区域一体化)规划实践第57-61页
     ·中国空间(区域一体化)规划实践第61-64页
     ·发展启示第64-66页
   ·小结第66-67页
3 呼包鄂区域发展现状及比较分析第67-91页
   ·发展历程回顾第67-69页
     ·呼包鄂"金三角"的形成第67-68页
     ·呼包鄂"区域一体化"的提出第68-69页
   ·区域现状解析第69-79页
     ·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第69-72页
     ·经济高速增长,发展潜力巨大第72-74页
     ·核心区域极化,圈层结构明显第74-75页
     ·城镇群尚在雏形,哑铃型结构显著第75-76页
     ·中心城市辐射强度迥异,两类中心并存第76页
     ·交通网络日臻完善,运量需求日益扩大第76-79页
   ·呼包鄂与国内城市群的比较第79-80页
   ·发展存在问题第80-89页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第80-83页
     ·土地利用粗放,地均产值低下第83-85页
     ·核心区域内聚强于膨胀,辐射扩散不足第85-87页
     ·城镇体系不健全,缺乏中等城市第87页
     ·中心城市压力较大,中心功能疏解低效第87-88页
     ·交通设施滞后,限制区域连通第88-89页
   ·小结第89-91页
4 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合意性评价第91-119页
   ·指标体系构建第91-103页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91-92页
     ·相关指标体系评述第92-98页
     ·一体化指标体系构建第98-103页
   ·评价方法及步骤第103-108页
     ·评价方法第103-104页
     ·评价步骤第104-108页
   ·子系统合意性评价第108-115页
     ·权重计算及评语集构建第108-113页
     ·支持系统评价第113-114页
     ·动力系统评价第114页
     ·实力水平评价第114页
     ·发展绩效评价第114-115页
     ·生态安全评价第115页
   ·综合性评价第115-116页
   ·不合意的根源第116-118页
     ·生态本底——水资源短缺制约第116-117页
     ·能源格局——资源型发展模式第117页
     ·空间失衡——城镇均衡点缺失第117页
     ·通道瓶颈——区域联通滞后第117-118页
     ·文化基因——传统游牧文化影响第118页
   ·小结第118-119页
5 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路及目标第119-141页
   ·区域SWOT组合分析第119-123页
     ·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优势第119-120页
     ·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劣势第120-122页
     ·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机遇第122页
     ·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挑战第122-123页
   ·区域发展的战略意义第123-126页
     ·京包兰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第123-124页
     ·国家能源战略重要保障基地第124-125页
     ·国家原材料及重化工产业基地第125页
     ·节约利用能源和生态示范基地第125-126页
   ·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第126-128页
     ·城镇化(郊区化)——社会因素推动第126页
     ·交通条件进步一一技术因素影响第126-127页
     ·工业化的加速——能源需求拉动第127页
     ·空间规划引导——国家政策推动第127-128页
   ·发展的适宜模式构建第128-131页
     ·模式选择第128-130页
     ·模式设计第130-131页
   ·发展思路及战略重点第131-133页
     ·发展构思第131-133页
     ·战略重点第133页
   ·总体定位与发展目标第133-140页
     ·总体定位第133-135页
     ·发展目标第135-140页
   ·小结第140-141页
6 呼包鄂区域一体化的产业发展策略第141-179页
   ·发展阶段认知第141-144页
     ·发展历程简述第141-142页
     ·发展阶段判读第142-144页
   ·发展前期分析第144-153页
     ·发展模式分析第144-147页
     ·发展动力分析第147-148页
     ·发展路径分析第148-153页
   ·产业现实基础第153-160页
     ·现状分析第153-158页
     ·发展优势第158-159页
     ·存在问题第159页
     ·面临机遇第159-160页
   ·产业战略导向第160-162页
     ·战略思路第160-161页
     ·定位目标第161-162页
   ·产业发展策略第162-178页
     ·产业组织框架第162-167页
     ·产业布局指引第167-170页
     ·产业发展重点第170-177页
     ·产业推进时序第177-178页
   ·小结第178-179页
7 呼包鄂核心区域一体化的空间规划策略第179-198页
   ·核心区域的空间构成第179-180页
     ·核心区域的空间范围第179页
     ·核心区域的发展现状第179-180页
   ·核心区域一体化的空间发展分析第180-187页
     ·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演变过程分析第180-182页
     ·区域一体化的空间发展机制分析第182-183页
     ·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拓展方向分析第183-186页
     ·区域一体化的空间发展障碍分析第186-187页
   ·核心区域一体化的空间战略导向第187-190页
     ·发展思路第187-189页
     ·战略目标第189页
     ·发展导向第189-190页
   ·核心区域一体化的空间结构组织第190-197页
     ·城镇职能分工第190-193页
     ·城镇空间结构第193-194页
     ·产业空间结构第194-196页
     ·城市发展引导第196-197页
   ·小结第197-198页
8 呼包鄂区域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策略第198-224页
   ·中心城市空间一体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第198-209页
     ·空间一体化的演变机制第198-201页
     ·中心城市空间现状特征第201-203页
     ·中心城市用地布局评价第203-207页
     ·城市空间结构问题诊断第207-209页
   ·中心城市空间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与思路第209-216页
     ·城市品牌产品思路第209-211页
     ·空间动力组织模式第211-214页
     ·城市功能发展定位第214-215页
     ·空间发展目标导向第215-216页
   ·中心城市空间一体化的优化方案与对策第216-223页
     ·城市功能结构优化第216-220页
     ·产业聚集效益优化第220-221页
     ·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第221-223页
   ·小结第223-224页
9 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措施及政策建议第224-248页
   ·生态区划及空间管制第224-234页
     ·生态功能区划第224-227页
     ·区域空间管制第227-234页
   ·产业发展政策与措施第234-238页
     ·产业政策指引第234-235页
     ·产业推进措施第235-238页
   ·空间融合及引导策略第238-242页
     ·发展政策引导第238-240页
     ·空间融合措施第240-242页
   ·交通一体化策略第242-246页
     ·完善公路运输网络第242-244页
     ·提升铁路枢纽地位第244-245页
     ·大力发展航空运输第245-246页
     ·有序推进城际交通第246页
     ·加快交通枢纽建设第246页
   ·小结第246-248页
10 结论与展望第248-250页
   ·研究展望第248-249页
   ·研究结论第249-250页
致谢第250-251页
图表目录第251-256页
参考文献第256-267页
附录: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研究成果汇总第267页

论文共2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下煤矿瓦斯运移数值模拟及积聚危险性评价研究
下一篇:基于聚合物模板的变种压印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