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人保护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导言 | 第11-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调查法 | 第14-15页 |
·个案分析法 | 第15页 |
·系统方法 | 第15页 |
·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的研究 | 第16-17页 |
·有关武术传承人保护的研究 | 第17-18页 |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18-19页 |
2 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人保护的相关理论 | 第19-24页 |
·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传承人 | 第19-20页 |
·拳种传承人 | 第20页 |
·机制 | 第20-21页 |
·保护机制 | 第21-22页 |
·传统武术拳种的传承方式及特点 | 第22-23页 |
·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人保护机制的目标 | 第23-24页 |
3 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人保护的紧迫性 | 第24-31页 |
·传承环境 | 第24-25页 |
·文化生态的变革 | 第24-25页 |
·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 | 第25页 |
·传承状况 | 第25-26页 |
·后继无人,传统武术拳种处于濒危状态 | 第25-26页 |
·拳种的挖掘整理工作处于"沉睡"状态 | 第26页 |
·传承人的自身因素 | 第26-27页 |
·单一的传承机制 | 第26-27页 |
·文化心理自卑及经济压力 | 第27页 |
·传统观念的制约 | 第27页 |
·传承人的保护状况 | 第27-31页 |
·民间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人保护状况 | 第27-29页 |
·武术管理部门的管理状况 | 第29-31页 |
4 构建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人保护机制的必要性 | 第31-34页 |
·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31页 |
·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 | 第31-32页 |
·振兴民族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需要 | 第32页 |
·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32-34页 |
5 个案分析 | 第34-41页 |
·少林拳的传承 | 第34-36页 |
·少林拳的传承状况 | 第34-35页 |
·少林拳保护的经验总结 | 第35-36页 |
·陈式太极拳的传承 | 第36-41页 |
·陈式太极拳的传承状况 | 第37-38页 |
·陈式太极拳保护的经验总结 | 第38-41页 |
6 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人保护机制的构建 | 第41-52页 |
·构建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人保护机制的依据 | 第41-42页 |
·机构的设置 | 第42-47页 |
·相关部门职能 | 第42-43页 |
·机构设置的依据 | 第43-44页 |
·传承人管理处 | 第44-45页 |
·传承人保护处 | 第45-47页 |
·认定机制 | 第47-48页 |
·调查 | 第47页 |
·认定 | 第47页 |
·建档 | 第47-48页 |
·命名 | 第48页 |
·投入机制 | 第48-49页 |
·激励机制 | 第49页 |
·培养机制 | 第49页 |
·科研机制 | 第49-50页 |
·国家层面 | 第49-50页 |
·传承人个人 | 第50页 |
·监督机制 | 第50-52页 |
·对传承经费使用的监督 | 第50页 |
·对传承人传承情况的监督 | 第50-51页 |
·对传承人培养的监督 | 第51页 |
·对传承人行为的监督 | 第51-52页 |
7 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人保护立法的可行性建议 | 第52-55页 |
·相关法律理论 | 第52-53页 |
·立法体制 | 第52页 |
·行政法与民法 | 第52-53页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概览 | 第53-54页 |
·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人保护法的建议 | 第54-55页 |
8 结论 | 第55-56页 |
9 致谢 | 第56-57页 |
10 注释 | 第57-59页 |
11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12 附录 | 第63-64页 |
13 个人简历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