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EV驱动系统电磁兼容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功率器件的辐射干扰与PCB电磁兼容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滤波器设计 | 第11页 |
1.2.3 控制算法及线缆研究 | 第11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1-13页 |
第二章 EV驱动系统电磁兼容理论基础 | 第13-24页 |
2.1 电磁兼容基本理论 | 第13-14页 |
2.1.1 电磁干扰(EMI) | 第13页 |
2.1.2 电磁抗扰度(EMS) | 第13-14页 |
2.2 EV驱动系统传导电磁干扰分析 | 第14-21页 |
2.2.1 干扰源 | 第14-15页 |
2.2.2 EV驱动系统传导电磁干扰耦合路径分析 | 第15-16页 |
2.2.3 EV驱动系统传导电磁干扰耦合机理分析 | 第16-21页 |
2.3 EV驱动系统电磁辐射干扰分析 | 第21-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EV驱动系统传输线、母排趋肤效应仿真分析研究 | 第24-34页 |
3.1 趋肤效应 | 第24页 |
3.2 电阻与趋肤深度的关系介绍 | 第24-26页 |
3.3 PCB矩形微带线、圆导线仿真分析结果 | 第26-29页 |
3.3.1 Ansoft Maxwell | 第26页 |
3.3.2 仿真分析结果 | 第26-28页 |
3.3.3 结论 | 第28-29页 |
3.4 母排3D涡流场仿真分析 | 第29-33页 |
3.4.1 仿真分析结果 | 第29-32页 |
3.4.2 结论 | 第32-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EV驱动系统敏感零部件电磁敏感性研究 | 第34-42页 |
4.1 敏感零部件电磁敏感性(EMS)类型及方法 | 第34-37页 |
4.1.1 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 | 第34页 |
4.1.2 浪涌(冲击)抗扰度测试 | 第34-35页 |
4.1.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 | 第35页 |
4.1.4 射频传导抗扰度 | 第35-37页 |
4.2 搭建敏感零部件(PCB)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平台 | 第37-39页 |
4.2.1 敏感零部件(PCB)EMC问题 | 第37-38页 |
4.2.2 优化设计方法 | 第38页 |
4.2.3 搭建测试平台 | 第38-39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4.3.1 参数校准 | 第39-40页 |
4.3.2 电压变化 | 第40-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阻抗匹配网络对传导EMI抑制技术的影响 | 第42-53页 |
5.1 EMI滤波器网络结构选择 | 第42-43页 |
5.2 EMI滤波器插入损耗及其影响因素 | 第43-45页 |
5.3 阻抗不匹配对插入损耗的影响 | 第45页 |
5.4 阻抗匹配网络 | 第45-46页 |
5.5 构建EMI优化实验平台 | 第46-52页 |
5.5.1 原始EMI信号提取 | 第46-49页 |
5.5.2 EMI滤波器选型设计 | 第49-51页 |
5.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5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 | 第53-54页 |
6.2 课题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