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闪蒸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3-2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原油脱轻烃的技术现状 | 第14-16页 |
1.3 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1 可编程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组态软件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3 闪蒸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4 论文主要工作 | 第20页 |
1.5 章节安排 | 第20-22页 |
2 原油闪蒸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第22-32页 |
2.1 工艺流程和控制系统介绍 | 第22-27页 |
2.1.1 抽真空控制系统 | 第25页 |
2.1.2 电加热控制系统 | 第25页 |
2.1.3 进油控制系统 | 第25-26页 |
2.1.4 排油控制系统 | 第26页 |
2.1.5 冷凝回收控制系统 | 第26-27页 |
2.1.6 辅助系统 | 第27页 |
2.2 系统设计要求 | 第27-28页 |
2.3 系统总体设计及方案论证 | 第28-31页 |
2.3.1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8-29页 |
2.3.2 控制方案的比较与确定 | 第29-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原油闪蒸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32-50页 |
3.1 工艺管线尺寸和减压阀选型设计 | 第32-33页 |
3.1.1 工艺管线设计 | 第32页 |
3.1.2 减压阀选型设计 | 第32-33页 |
3.2 闪蒸塔设计 | 第33-35页 |
3.2.1 闪蒸塔材质选型 | 第33-34页 |
3.2.2 闪蒸塔参数计算 | 第34-35页 |
3.3 上位机设计 | 第35-36页 |
3.4 下位机设计 | 第36-43页 |
3.4.1 S7-1200 CPU选型 | 第37-39页 |
3.4.2 信号模块选型 | 第39-40页 |
3.4.3 通信模块选型 | 第40-43页 |
3.5 系统检测模块设计 | 第43-46页 |
3.6 系统执行模块设计 | 第46-4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原油闪蒸系统的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50-71页 |
4.1 STEP7 Basic编程软件 | 第50-51页 |
4.2 PLC中 I/O地址的分配 | 第51页 |
4.3 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51-52页 |
4.4 创建PID控制 | 第52-58页 |
4.4.1 控制对象的建模与仿真 | 第53-56页 |
4.4.2 创建PID控制器的组织块 | 第56页 |
4.4.3 创建工艺对象PID控制器 | 第56-58页 |
4.4.4 组态PID控制器 | 第58页 |
4.5 数据采集和输出分析 | 第58-61页 |
4.6 抽真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61页 |
4.7 原油液位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61-65页 |
4.8 冷凝回收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65-67页 |
4.9 闪蒸塔排油流量控制的软件设计 | 第67-69页 |
4.10 闪蒸塔内温度控制的软件设计 | 第69-70页 |
4.11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5 原油闪蒸系统的上位机监控系统设计 | 第71-85页 |
5.1 上位机监控界面的要求 | 第71-72页 |
5.2 组态王和WinCC flexible简介 | 第72-73页 |
5.3 工控机监控画面的设计 | 第73-80页 |
5.3.1 创建原油闪蒸监控项目 | 第73-74页 |
5.3.2 组态外部变量 | 第74-75页 |
5.3.3 组态原油闪蒸监控画面 | 第75-80页 |
5.4 触摸屏监控画面的设计 | 第80-83页 |
5.5 创建网络连接并组态通讯配置 | 第83-8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6 系统安装与调试 | 第85-89页 |
6.1 硬件安装与调试 | 第85-86页 |
6.2 软件部分调试 | 第86-87页 |
6.3 现场运行结果 | 第8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89-90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