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业务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6-1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动机 | 第6-7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8页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第8-9页 |
第五节 主要内容及结构框架 | 第9-11页 |
第二章 资产管理业务基础法律问题 | 第11-17页 |
第一节 资产管理业务的界定 | 第11-14页 |
一、资产管理业务的概念 | 第11页 |
二、资产管理业务的属性 | 第11-12页 |
三、资产管理业务与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关系 | 第12-14页 |
第二节 资产管理业务法律性质分析 | 第14-17页 |
一、“信托说”与“委托代理说” | 第14-15页 |
二、“信托说”的现实依据 | 第15-17页 |
第三章 资产管理业务监管体制问题 | 第17-32页 |
第一节 从分业监管走向功能监管的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混业经营格局下的分业监管体系缺位 | 第18-26页 |
一、资产管理行业的混业经营格局 | 第18页 |
二、分业监管模式的监管失调 | 第18-26页 |
第三节 目标监管的积极意义和国际借鉴 | 第26-32页 |
一、目标监管及其积极意义 | 第26-27页 |
二、目标监管的主要金融监管模式 | 第27-29页 |
三、国际借鉴与启示 | 第29-32页 |
第四章 资产管理业务监管的具体构建 | 第32-40页 |
第一节 建立统一的规制标准 | 第32-33页 |
一、资产管理业务法律规制现状 | 第32页 |
二、法律规制标准逐步融合、逐渐统一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建立统一的统计监测框架 | 第33-35页 |
一、分业监管下的资产管理业务统计现状 | 第33-34页 |
二、统计监测体系的统一目标与总体框架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建立统一的区分信息披露制度 | 第35-40页 |
一、信息披露制定的“私募属性”与“公募属性” | 第35-36页 |
二、信息披露制度的立法价值取向 | 第36-37页 |
三、差异化的信息披露制度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