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储层物性及含气性测井评价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页岩气开发现状 | 第10-11页 |
1.2.2 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现状 | 第11-12页 |
1.2.3 页岩含气性实验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页岩气储层测井特征研究 | 第15-23页 |
2.1 页岩气储层常规测井响应特征 | 第15-18页 |
2.1.1 富有机质页岩层段常规测井响应特征 | 第15-17页 |
2.1.2 低电阻异常响应 | 第17-18页 |
2.1.3 含气段地层测井曲线特性 | 第18页 |
2.2 页岩气储层特殊测井响应特征 | 第18-22页 |
2.2.1 电成像测井特征 | 第19-20页 |
2.2.2 核磁共振测井特征 | 第20-21页 |
2.2.3 阵列声波测井响应特征 | 第21页 |
2.2.4 ECS测井的响应特征 | 第21-22页 |
2.3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页岩储层物性测井评价 | 第23-36页 |
3.1 页岩物性实验分析 | 第23-25页 |
3.1.1 页岩岩心孔隙度测试 | 第23-24页 |
3.1.2 页岩岩心渗透率测试 | 第24-25页 |
3.1.3 孔渗实验分析 | 第25页 |
3.2 测井评价页岩储层物性 | 第25-33页 |
3.2.1 页岩孔隙度评价 | 第25-28页 |
3.2.2 页岩渗透率评价 | 第28-29页 |
3.2.3 含水饱和度评价 | 第29-31页 |
3.2.4 页岩裂缝评价 | 第31-33页 |
3.3 页岩气地层物性测井评价实例 | 第33-35页 |
3.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页岩等温吸附实验 | 第36-49页 |
4.1 页岩吸附机理 | 第36-37页 |
4.2 等温吸附实验流程 | 第37-38页 |
4.3 等温吸附实验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1页 |
4.3.1 有机碳含量对页岩吸附的影响 | 第38-39页 |
4.3.2 温度对页岩吸附的影响 | 第39页 |
4.3.3 粘土矿物温吸附实验 | 第39-40页 |
4.3.4 成熟度对页岩吸附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5 不同含水对页岩吸附的影响 | 第41页 |
4.4 等温吸附-声波联测实验 | 第41-48页 |
4.4.1 声波衰减特征指示因子 | 第42-43页 |
4.4.2 页岩含气-声波测试实验(氦气) | 第43-45页 |
4.4.3 声波测试页岩中甲烷含量实验 | 第45-48页 |
4.5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页岩含气量测定实验 | 第49-54页 |
5.1 页岩含气量测定(解吸法) | 第49-50页 |
5.2 页岩含气量测定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5.3 页岩含气量结果的分析 | 第51-53页 |
5.4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页岩储层含气性性测井评价 | 第54-63页 |
6.1 地层温度与地层压力 | 第54-57页 |
6.1.1 地层压力类型与成因 | 第54-55页 |
6.1.2 测井求取异常高压地层的地层压力 | 第55-57页 |
6.2 页岩气含气量测井评价方法 | 第57-60页 |
6.2.1 吸附气含量测井计算方法 | 第57-58页 |
6.2.2 游离气含量测井计算方法 | 第58-59页 |
6.2.3 总含气量计算方法 | 第59页 |
6.2.4 储层分类 | 第59-60页 |
6.3 页岩气储层含气性评价实例 | 第60-62页 |
6.4 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