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二维超薄氧族化合物在光催化CO2转化中的应用及反应机理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4-54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研究进展第15-24页
        1.2.1 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原理第15-17页
        1.2.2 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研究进展第17-24页
    1.3 二维材料在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中的研究进展第24-33页
        1.3.1 二维材料的简介及合成方法第24-30页
        1.3.2 二维材料在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中的应用第30-33页
    1.4 二维材料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机理研究进展第33-39页
        1.4.1 第一性原理简介第33-35页
        1.4.2 原位表征技术在反应机理研究中的应用第35-38页
        1.4.3 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机理研究进展第38-39页
    1.5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第39-42页
    参考文献第42-54页
第2章 超薄中间带半导体实现室温红外光还原CO_2性能研究第54-71页
    2.1 引言第54-55页
    2.2 第一性原理计算第55-57页
    2.3 实验部分第57-59页
        2.3.1 样品制备方法第57页
        2.3.2 产物表征方法第57-58页
        2.3.3 红外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测试方法第58页
        2.3.4 表观量子效率测试方法第58-59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59-66页
        2.4.1 产物的合成机理及表征第59-61页
        2.4.2 中间能带结构的表征第61-63页
        2.4.3 红外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第63-65页
        2.4.4 红外光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第65-66页
    2.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第3章 超薄二维导体高效红外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研究第71-88页
    3.1 引言第71-72页
    3.2 第一性原理计算第72-74页
    3.3 实验部分第74-76页
        3.3.1 样品制备方法第74页
        3.3.2 产物表征方法第74页
        3.3.3 红外光催化CO_2还原测试方法第74-76页
        3.3.4 表观量子效率测试方法第76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76-84页
        3.4.1 产物的合成机理及表征第76-78页
        3.4.2 CuS金属性表征及其电子能带结构第78-80页
        3.4.3 红外光催化性能研究第80-82页
        3.4.4 红外光催化机理研究第82-84页
    3.5 本章小结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第4章 双金属位点纳米片可见光高选择性还原CO_2性能研究第88-111页
    4.1 引言第88-90页
    4.2 第一性原理计算第90-92页
    4.3 实验部分第92-94页
        4.3.1 样品制备方法第92页
        4.3.2 产物表征方法第92-93页
        4.3.3 光催化CO_2还原测试方法第93-94页
        4.3.4 表面光电压测试方法第94页
        4.3.5 总转换率计算方法第94页
        4.3.6 量子效率测试方法第94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94-106页
        4.4.1 产物的合成机理及表征第94-97页
        4.4.2 光催化性能研究第97-100页
        4.4.3 光催化反应机理研究第100-106页
    4.5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1页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其他研究成果第111-113页
致谢第113-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金属网格透明导电膜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淮南煤田煤中典型有害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及洁净等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