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旅游产业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旅游空间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张家界旅游产业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2.4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4页 |
1.3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17页 |
1.5.1 样本选择 | 第17页 |
1.5.2 数据来源 | 第17页 |
1.6 研究重点、难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1.6.1 研究的重点、难点 | 第17-18页 |
1.6.2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基础 | 第19-25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1 旅游产业 | 第19页 |
2.1.2 旅游产业生成 | 第19-20页 |
2.1.3 旅游产业生成周期 | 第20页 |
2.1.4 旅游产业生成空间 | 第20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0-25页 |
2.2.1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增长极理论 | 第21-22页 |
2.2.3 核心—边缘理论 | 第22-23页 |
2.2.4 点—轴开发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旅游产业生成空间的影响因素、形成机理及其演化分析 | 第25-29页 |
3.1 旅游产业生成空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6页 |
3.1.1 基础因素 | 第25页 |
3.1.2 支持因素 | 第25-26页 |
3.1.3 刺激因素 | 第26页 |
3.2 旅游产业生成空间的形成机理分析 | 第26-27页 |
3.3 旅游产业生成空间的演化分析 | 第27-29页 |
第4章 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及其演进历程分析 | 第29-43页 |
4.1 张家界基本概况 | 第29-31页 |
4.1.1 自然地理环境 | 第29-30页 |
4.1.2 社会经济环境 | 第30页 |
4.1.3 旅游经济发展情况 | 第30-31页 |
4.2 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的历时性分析 | 第31-33页 |
4.3 旅游产业生成的区域联动效应分析 | 第33-43页 |
4.3.1 机制分析 | 第33-34页 |
4.3.2 实证分析检验 | 第34-43页 |
第5章 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空间时空格局演化分析 | 第43-51页 |
5.1 研究方法设计 | 第43-45页 |
5.1.1 最邻近点距离 | 第43-44页 |
5.1.2 重心模型 | 第44页 |
5.1.3 时间同步性 | 第44-45页 |
5.1.4 数据来源 | 第45页 |
5.2 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空间的演变过程分析 | 第45-48页 |
5.2.1 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空间的总体结构类型 | 第45页 |
5.2.2 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空间的重心演变分析 | 第45-46页 |
5.2.3 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空间的格局演变分析 | 第46-48页 |
5.3 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空间时空格局演化 | 第48-49页 |
5.4 张家界旅游产业生成空间演化机制 | 第49-51页 |
5.4.1 传导作用 | 第50页 |
5.4.2 反馈作用 | 第50-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