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软件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2-16页 |
1.2.1 国外开发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软件开发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1.2.4 发展趋势 | 第16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CAD的二次开发 | 第19-25页 |
2.1 研究基础 | 第19-22页 |
2.1.1 CAD概述 | 第19页 |
2.1.2 CAD二次开发的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2.1.3 二次开发的一般原则 | 第20页 |
2.1.4 二次开发的基本过程 | 第20-21页 |
2.1.5 AutoCAD的二次开发工具的种类及比较 | 第21-22页 |
2.2 开发方法 | 第22-25页 |
2.2.1 AutoCAD ActiveX Automation技术 | 第22页 |
2.2.2 VBA技术开发 | 第22-24页 |
2.2.3 参数化绘图方法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平流沉淀池参数化绘图系统的开发思路 | 第25-39页 |
3.1 平流沉淀池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25-26页 |
3.1.1 沉淀池分类 | 第25-26页 |
3.1.2 平流沉淀池原理 | 第26页 |
3.1.3 平流沉淀池优点 | 第26页 |
3.2 平流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 第26-32页 |
3.2.1 实现计算机自动进行平流沉淀池尺寸计算的方法与过程 | 第26-27页 |
3.2.2 平流沉淀池设计参数的一般规定 | 第27-30页 |
3.2.3 设计参数的计算以及尺寸的确定 | 第30-32页 |
3.3 平流沉淀池的参数化绘图 | 第32-34页 |
3.3.1 实现计算机自动进行平流沉淀池绘制的方法与过程 | 第32-34页 |
3.4 平流沉淀池参数化绘图系统程序设计流程图 | 第34-35页 |
3.5 参数化绘图系统程序的主体构造 | 第35-39页 |
第四章 平流沉淀池参数化绘图技术的实现 | 第39-51页 |
4.1 界面设计 | 第39-41页 |
4.1.1 窗体和对话框设计 | 第39页 |
4.1.2 菜单系统定制 | 第39-41页 |
4.2 平流沉淀池设计模块 | 第41-43页 |
4.2.1 工艺尺寸计算的实现方法 | 第41-42页 |
4.2.2 尺寸校核的实现方法 | 第42-43页 |
4.3 参数化绘图模块 | 第43-46页 |
4.3.1 系统初始化 | 第43页 |
4.3.2 平流沉淀池的参数化绘制 | 第43-44页 |
4.3.3 参数化绘图的人机交互 | 第44页 |
4.3.4 绘图相关的计算类函数 | 第44-46页 |
4.4 辅助模块 | 第46-50页 |
4.4.1 图形文件中的块插入 | 第46-50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51-67页 |
5.1 基础资料 | 第51页 |
5.2 程序操作与运行 | 第51-65页 |
5.2.1 原始资料录入 | 第51-53页 |
5.2.2 设计计算与校核 | 第53-59页 |
5.2.3 参数化绘图 | 第59-62页 |
5.2.4 剖面位置选取及绘制 | 第62-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7-69页 |
6.1 结论 | 第67页 |
6.2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