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吡啶类pH和HSO3-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14-16页
ABSTRACT第16-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46页
    1.1 引言第18页
    1.2 荧光探针第18-23页
        1.2.1 荧光探针的组成第18-19页
        1.2.2 荧光探针的设计原理第19-20页
            1.2.2.1 结合型(Binding site-signaling approach)荧光探针第19页
            1.2.2.2 置换型(Displacement approach)荧光探针第19-20页
            1.2.2.3 化学计量型(Chemodosimeter approach)荧光探针第20页
        1.2.3 荧光探针的识别原理第20-23页
            1.2.3.1 光致电子转移(PET)第20-21页
            1.2.3.2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第21-22页
            1.2.3.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第22页
            1.2.3.4 激基缔合物(Excimer)第22-23页
    1.3 常见的荧光团第23-33页
        1.3.1 香豆素类荧光探针第23-25页
        1.3.2 芘素类荧光探针第25-27页
        1.3.3 1,8-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第27-29页
        1.3.4 咔唑类荧光探针第29-31页
        1.3.5 罗丹明类荧光探针第31-33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的内容及创新之处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46页
第二章 一种识别pH的咔唑类荧光探针第46-64页
    2.1 引言第46页
    2.2 实验部分第46-50页
        2.2.1 材料和仪器第46-47页
        2.2.2 探针1的合成与表征第47-50页
            2.2.2.1 9-丁基咔唑(化合物1)的合成第47页
            2.2.2.2 3-甲酰基-9-丁基咔唑(化合物2)的合成第47页
            2.2.2.3 2-(3-吡啶基)-3-(9-丁基咔唑基)丙烯腈(探针1)的合成第47-50页
        2.2.3 光谱测量的一般过程第50页
        2.2.4 大肠杆菌的培养与成像第5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0-58页
        2.3.1 紫外-可见光光谱研究第50-51页
        2.3.2 荧光光谱研究第51-52页
        2.3.3 选择性研究第52-53页
        2.3.4 稳定性研究第53-54页
        2.3.5 机理研究第54-55页
        2.3.6 理论计算第55-56页
        2.3.7 大肠杆菌成像研究第56-58页
    2.4 本章结论第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第三章 一种识别pH及HSO_3~-的AIE性能的芘类荧光探针第64-102页
    3.1 引言第64-65页
    3.2 实验部分第65-69页
        3.2.1 材料和仪器第65页
        3.2.2 探针2的合成与表征第65-68页
        3.2.3 光谱测量的一般过程第68页
        3.2.4 细胞的毒性实验第68页
        3.2.5 细胞的培养与成像第68页
        3.2.6 大肠杆菌的培养与成像第68-6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9-95页
        3.3.1 探针2对pH响应的光谱性能研究第69-77页
            3.3.1.1 紫外-可见光光谱研究第69-70页
            3.3.1.2 荧光光谱研究第70-73页
            3.3.1.3 选择性研究第73-74页
            3.3.1.4 稳定性研究第74-76页
            3.3.1.5 可逆性研究第76-77页
        3.3.2 探针2对HSO_3~-响应的光谱性能研究第77-84页
            3.3.2.1 最佳条件的选择第77-78页
            3.3.2.2 紫外-可见光光谱研究第78-79页
            3.3.2.3 荧光光谱研究第79-80页
            3.3.2.4 选择性研究第80-82页
            3.3.2.5 化学计量比、结合常数和猝灭常数研究第82-84页
        3.3.3 机理研究第84-86页
            3.3.3.1 pH响应的机理研究第84-85页
            3.3.3.2 HSO3-响应的机理研究第85-86页
        3.3.4 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 induced emissions,AIE)研究第86-89页
        3.3.5 荧光成像研究第89-95页
            3.3.5.1 细胞毒性实验第89-90页
            3.3.5.2 pH响应的荧光成像第90-94页
            3.3.5.3 HSO_3~-响应的荧光成像第94-95页
    3.4 本章结论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2页
第四章 一种识别pH和HSO_3~-的“donor-π-acceptor”类荧光探针第102-136页
    4.1 引言第102-103页
    4.2 实验部分第103-106页
        4.2.1 材料和仪器第103页
        4.2.2 探针3的合成与表征第103-105页
        4.2.3 光谱测量的一般过程第105-106页
        4.2.4 细胞毒性实验第106页
        4.2.5 细胞的培养与成像第106页
        4.2.6 大肠杆菌的培养与成像第10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06-130页
        4.3.1 探针3对pH响应的光谱性能研究第106-115页
            4.3.1.1 紫外-可见光光谱研究第106-108页
            4.3.1.2 荧光光谱研究第108-110页
            4.3.1.3 选择性研究第110-112页
            4.3.1.4 稳定性研究第112-113页
            4.3.1.5 荧光寿命的研究第113-115页
        4.3.2 探针3对HSO_3~-响应的光谱性能研究第115-120页
            4.3.2.1 最佳条件的选择第115-117页
            4.3.2.2 紫外-可见光光谱研究第117页
            4.3.2.3 荧光光谱研究第117-118页
            4.3.2.4 选择性研究第118-120页
        4.3.3 机理研究第120-123页
            4.3.3.1 pH响应的机理研究第120-122页
            4.3.3.2 HSO_3~-响应的机理研究第122-123页
        4.3.4 理论计算第123-124页
        4.3.5 细胞毒性实验第124-125页
        4.3.6 荧光成像研究第125-130页
            4.3.6.1 pH响应的荧光成像研究第125-129页
            4.3.6.2 HSO_3~-响应的荧光成像研究第129-130页
    4.4 本章结论第130-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6-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138-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机器视觉的玻璃体积均分自动切割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有机硼试剂的碳碳不饱和键加成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