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封闭火区救灾辅助决策系统研发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1 引言 | 第15-26页 |
·论文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5-17页 |
·论文选题依据 | 第16页 |
·论文选题意义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矿井早期封闭区火灾预防监测方法 | 第17页 |
·矿井火灾救灾技术现状 | 第17-22页 |
·发展方向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24-26页 |
2 矿井采取封闭火区救灾专家系统建立 | 第26-54页 |
·基于3DGIS 系统平台的构建 | 第26-37页 |
·平台的构建标准 | 第27-29页 |
·平台的设计 | 第29-35页 |
·平台的关键技术 | 第35-36页 |
·平台的基本功能 | 第36-37页 |
·三维虚拟环境系统 | 第37-41页 |
·系统设计原则 | 第37-39页 |
·系统功能设计 | 第39-41页 |
·专家知识库设计 | 第41-50页 |
·数据库系统 | 第42-49页 |
·演示系统 | 第49-50页 |
·封闭火区方法救灾决策支持系统 | 第50-53页 |
·最佳物资运送路线选择 | 第51页 |
·封闭提醒及防火墙位置优化 | 第51页 |
·封闭顺序选择 | 第51-52页 |
·封闭结构的选择 | 第52页 |
·封闭管理 | 第52页 |
·封闭效果预测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3 火区温度场数学模型及火源判定技术 | 第54-75页 |
·火源探测现状 | 第54-57页 |
·温度、辐射能量测定法 | 第54-55页 |
·其它探测方法 | 第55-57页 |
·火源探测数学模型及判定技术 | 第57-68页 |
·煤巷道自燃火源的热传导方程的建立 | 第57-61页 |
·煤巷道自燃火源位置判定优化 | 第61-64页 |
·煤巷道煤炭自燃火源位置的反演算法 | 第64-68页 |
·封闭区气体温度场数学模型 | 第68-72页 |
·封闭区气体温度场数学模型建立 | 第68-71页 |
·模型的求解 | 第71-72页 |
·光纤温度判定技术 | 第72-74页 |
·测温点的定位 | 第72页 |
·分布式测温的原理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4 封闭区火灾危险、瓦斯爆炸危险程度识别 | 第75-88页 |
·煤炭自燃指标气体的预报技术 | 第75-79页 |
·煤炭自燃指标气体的选择原则 | 第75-76页 |
·火灾指标及分析原理 | 第76-77页 |
·火灾危险程度数学模型 | 第77-79页 |
·矿井密闭区可燃气体爆炸危险性识别 | 第79-87页 |
·火灾与瓦斯爆炸的关系 | 第79页 |
·封闭火区内瓦斯爆炸性变化趋势 | 第79-81页 |
·矿井可燃气体组成 | 第81页 |
·瓦斯爆炸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 第81-84页 |
·矿井可燃气体爆炸性识别原理 | 第84-85页 |
·爆炸三角形数学模型 | 第85-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5 密闭墙构建决策技术 | 第88-102页 |
·封闭警示系统模型 | 第88-89页 |
·系统原则 | 第88页 |
·系统的算法模型 | 第88-89页 |
·密闭墙位置决策模型 | 第89-91页 |
·密闭墙位置要求 | 第90页 |
·密闭墙位置选择模型 | 第90-91页 |
·密闭墙封闭顺序决策模型 | 第91-94页 |
·复杂风路火区封闭时,封闭顺序选择 | 第92页 |
·根据通风方式和瓦斯涌出量确定封闭顺序 | 第92-94页 |
·密闭墙结构决策模型 | 第94-99页 |
·根据巷道墙体倾角进行选择 | 第94-95页 |
·根据墙体受力特点及使用性能选择 | 第95-96页 |
·根据应用目的选择 | 第96-97页 |
·根据墙体材料结构选择 | 第97-99页 |
·最佳救灾物资运送路线选择 | 第99-101页 |
·最近及最畅通路线选择 | 第99-101页 |
·最安全物资运送路线的选择 | 第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6 矿井采取封闭火区救灾决策系统的硬件开发 | 第102-126页 |
·系统开发原则 | 第102页 |
·系统硬件平台构成及功能 | 第102-107页 |
·救灾指挥车设计 | 第102-104页 |
·车载束管式封闭区火灾监测系统的设计 | 第104-105页 |
·气体采集装置设计 | 第105-107页 |
·井下密闭区火灾束管监测分战设计 | 第107-120页 |
·分站结构设计 | 第108-109页 |
·数据采集及通讯模块设计 | 第109-113页 |
·气体分析模块 | 第113-117页 |
·显示模块 | 第117-118页 |
·气样采集模块 | 第118页 |
·供电电源模块 | 第118-120页 |
·光纤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 | 第120-125页 |
·测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 第120-122页 |
·温度场测量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122-123页 |
·感温光缆 | 第123-124页 |
·感温光缆的布置法 | 第124-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7 封闭火区救灾辅助决策系统软件开发 | 第126-133页 |
·软件开发的原则 | 第126页 |
·软件功能 | 第126-127页 |
·自动控制和数据采集 | 第127-128页 |
·系统软件构成 | 第128-132页 |
·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性识别模块 | 第128-129页 |
·火灾危险程度识别模块 | 第129页 |
·火源识别及温度场监控模块 | 第129-132页 |
·专家知识库模块 | 第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8 系统试验 | 第133-138页 |
·辅助决策专家系统测试 | 第133-134页 |
·系统联机试验 | 第134-135页 |
·本安防爆性能试验 | 第135-136页 |
·应用案例 | 第136-138页 |
9 结论 | 第138-141页 |
·研究结论 | 第138-139页 |
·展望 | 第139-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50页 |
作者简历 | 第150-15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3-154页 |
查新项目报告书 | 第154-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