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深部开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试验研究及其控制技术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绪论 | 第13-32页 |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深部开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研究现状 | 第15-25页 |
·深部开采的界定 | 第15-16页 |
·高地应力的定义 | 第16-18页 |
·围岩变形破坏的理论研究 | 第18-21页 |
·围岩变形破坏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 第21-23页 |
·围岩变形破坏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23-25页 |
·巷道围岩控制理论及支护技术研究现状 | 第25-29页 |
·控制理论研究 | 第25-28页 |
·支护技术研究 | 第28-29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2 深部开采工程特点及围岩变形破坏现象 | 第32-39页 |
·深部岩体与浅部岩体的工程差别 | 第32-33页 |
·深部开采的工程特点 | 第33-37页 |
·应力场特点 | 第34-36页 |
·温度场特点 | 第36页 |
·矿压显现特点 | 第36-37页 |
·深部开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现象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深部开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相似材料模拟试验 | 第39-80页 |
·试验原型条件 | 第39-40页 |
·相似准则 | 第40-44页 |
·试验系统 | 第44-51页 |
·试验台 | 第44-47页 |
·数据采集系统 | 第47-51页 |
·试验模型制作 | 第51-56页 |
·相似材料选择 | 第51-52页 |
·相似材料配比 | 第52-53页 |
·模型铺设 | 第53-56页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56-57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7-79页 |
·模型加载特征分析 | 第57-61页 |
·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分析 | 第61-67页 |
·围岩内部应力分析 | 第67-74页 |
·围岩表面位移分析 | 第74-78页 |
·支护作用分析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4 深部开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机理分析 | 第80-100页 |
·围岩失稳机制及变形破坏形式 | 第80-82页 |
·围岩变形破坏特征现场实测 | 第82-86页 |
·钻孔摄像测量系统 | 第82-84页 |
·围岩内部破坏特征及分析 | 第84-86页 |
·围岩变形破坏分析 | 第86-97页 |
·围岩初始破裂的能量分析 | 第86-89页 |
·围岩裂缝扩展的断裂力学分析 | 第89-97页 |
·围岩剪切滑移裂缝形态分析 | 第97-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5 深部开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数值模拟试验 | 第100-116页 |
·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101-105页 |
·数值模拟软件的选择 | 第101-102页 |
·数值模拟本构模型 | 第102-103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103-105页 |
·相似材料试验的数值模拟 | 第105-108页 |
·巷道围岩破坏分析 | 第105-106页 |
·巷道围岩内部受力分析 | 第106-107页 |
·巷道围岩变形分析 | 第107-108页 |
·不同侧压系数的数值模拟 | 第108-111页 |
·不同残余强度的数值模拟 | 第111-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6 深部开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及其工程实践 | 第116-133页 |
·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116-117页 |
·围岩稳定性控制机理及方法 | 第117-120页 |
·围岩稳定性控制原则及技术 | 第120-123页 |
·控制原则 | 第120-121页 |
·控制技术 | 第121-123页 |
·试验巷道工程地质条件 | 第123-126页 |
·支护方案设计 | 第126-131页 |
·支护原则与对策 | 第126-127页 |
·支护方案 | 第127-130页 |
·支护效果 | 第130-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33-135页 |
·结论 | 第133-134页 |
·展望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1页 |
作者简介 | 第141-14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