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学术及实用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课题学术意义 | 第10页 |
1.1.2 课题实用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简介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简介 | 第13-15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17-22页 |
2.1 天然气水合物简介 | 第17-18页 |
2.2 开采方法研究 | 第18-19页 |
2.2.1 降压法 | 第18页 |
2.2.2 热刺激法 | 第18-19页 |
2.2.3 热力学抑制剂注入法 | 第19页 |
2.2.4 二氧化碳置换法 | 第19页 |
2.2.5 联合法 | 第19页 |
2.3 天然气水合物生成与开采影响因素 | 第19-22页 |
2.3.1 多孔介质粒径的影响 | 第19-20页 |
2.3.2 多孔介质中水合物相平衡条件 | 第20-21页 |
2.3.3 其他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3 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装置设计 | 第22-28页 |
3.1 模拟装置整体设计 | 第22-27页 |
3.2 反应釜内部设计 | 第27页 |
3.3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4 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生成与开采流程 | 第28-35页 |
4.1 实验仪器检漏测试 | 第28-29页 |
4.2 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理论计算与实验 | 第29-30页 |
4.2.1 生成实验理论计算 | 第29页 |
4.2.2 生成实验流程 | 第29-30页 |
4.3 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分析 | 第30-33页 |
4.4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理论计算及实验 | 第33-34页 |
4.4.1 开采实验理论计算 | 第33页 |
4.4.2 开采实验流程 | 第33-3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5 多孔介质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试验结果和分析 | 第35-60页 |
5.1 对照组设定和反应釜内温度研究分析 | 第36页 |
5.2 实验过程中水合物分解变化 | 第36-44页 |
5.3 各试验组中心温度和累积产水量分析 | 第44-55页 |
5.3.1 温度对累积产水量的影响 | 第47页 |
5.3.2 产气流速对累积产水量的影响 | 第47-51页 |
5.3.3 开采方式对累积产气量的影响 | 第51-55页 |
5.4 累积产气曲线和未分解水合物质量曲线 | 第55-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60页 |
6 能量获得和商业化指标研究分析 | 第60-65页 |
6.1 获得净能量和消耗能量曲线 | 第60-62页 |
6.2 能量效率和商业化指标研究分析 | 第62-6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7.1 结论 | 第65-66页 |
7.2 展望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附录 | 第73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页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授权或申请的专利 | 第73页 |
C.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