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视角下智慧能源效率研究与政策分析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0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12-13页 |
第2章 理论与研究综述 | 第13-21页 |
2.1 智慧能源理论 | 第13-16页 |
2.1.1 关键概念 | 第13-15页 |
2.1.2 战略目标 | 第15页 |
2.1.3 重要特征 | 第15页 |
2.1.4 基本内涵 | 第15-16页 |
2.2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2.2.1 能源智慧化理论 | 第16-19页 |
2.2.2 能源效率评价理论 | 第19页 |
2.2.3 供给侧理论 | 第19-21页 |
第3章 智慧能源效率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21-37页 |
3.1 智慧能源发展现状 | 第21-24页 |
3.1.1 国内外发展环境 | 第21-22页 |
3.1.2 发展智慧能源的主要问题 | 第22-24页 |
3.2 供给侧视角下智慧能源效率评价模型构建流程 | 第24-27页 |
3.3 智慧能源效率评价模型 | 第27-34页 |
3.3.1 效率评价阶段 | 第27-31页 |
3.3.2 全要素生产率演化分析阶段 | 第31-34页 |
3.4 智慧能源效率评价模型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34页 |
3.5 智慧能源效率评价模型研究指标的选取 | 第34-37页 |
第4章 智慧能源评价的实证研究 | 第37-55页 |
4.1 样本与指标选择 | 第37-38页 |
4.1.1 样本选择 | 第37页 |
4.1.2 指标选择 | 第37-38页 |
4.2 数据来源及概况 | 第38-40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40-55页 |
4.3.1 效率评价 | 第40-46页 |
4.3.2 生产率演化分析 | 第46-55页 |
第5章 供给侧视角下推进智慧能源发展的政策启示 | 第55-65页 |
5.1 国内外相关政策经验与发展趋势 | 第55-62页 |
5.1.1 国际方面 | 第55-60页 |
5.1.2 国内方面 | 第60-61页 |
5.1.3 国内外政策区别 | 第61-62页 |
5.2 我国在供给侧推进智慧能源发展的政策分析 | 第62-65页 |
5.2.1 重点区域 | 第62页 |
5.2.2 重点领域 | 第62-6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总结 | 第65-66页 |
6.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