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3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创新之处和研究难点 | 第13-15页 |
1.3.1 创新之处 | 第13页 |
1.3.2 研究难处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和基本理论 | 第15-25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2.1.1 国家治理和国家审计文献综述 | 第15页 |
2.1.2 经济责任审计与地方治理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2.1.3 文献评述与启示 | 第18-19页 |
2.2 理论框架 | 第19-23页 |
2.2.1 地方治理 | 第19页 |
2.2.2 经济责任审计 | 第19-23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24页 |
2.3.2 权力制衡理论 | 第24-25页 |
3 经济责任审计服务于地方治理的路径和运行机制 | 第25-35页 |
3.1 经济责任审计服务地方政府治理的路径 | 第25-30页 |
3.1.1 促进地方政府宏观政策的落实 | 第25-26页 |
3.1.2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 第26-27页 |
3.1.3 促进改善民生 | 第27页 |
3.1.4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 第27-29页 |
3.1.5 促进民主法治建设 | 第29-30页 |
3.2 经济责任审计服务于地方治理的运行机制 | 第30-35页 |
3.2.1 经济责任审计委托机制促进地方治理成效 | 第30-31页 |
3.2.2 经济责任审计执行机制促进地方治理成效 | 第31-32页 |
3.2.3 经济责任审计信息传递机制促进地方治理成效 | 第32-33页 |
3.2.4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运用机制促进地方治理成效 | 第33-35页 |
4 某区县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 | 第35-53页 |
4.1 案例基本情况 | 第35页 |
4.2 案例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内容 | 第35-46页 |
4.2.1 国家和省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 | 第35-36页 |
4.2.2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 第36-38页 |
4.2.3 贯彻执行民生政策法规情况 | 第38-40页 |
4.2.4 地方经济安全情况 | 第40-43页 |
4.2.5 执行机构设置及个人廉洁自律情况 | 第43-44页 |
4.2.6 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 | 第44-45页 |
4.2.7 重大决策执行情况 | 第45-46页 |
4.3 案例分析 | 第46-53页 |
4.3.1 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 第46-48页 |
4.3.2 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对地方治理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3 经济责任审计对促进地方治理的分析 | 第49-53页 |
5 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对地方治理作用的建议 | 第53-59页 |
5.1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 | 第53-55页 |
5.1.1 提高委托机制中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 第53页 |
5.1.2 规范和细化审计的执行机制 | 第53-54页 |
5.1.3 提高信息传递机制中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 第54页 |
5.1.4 加强审计报告运行机制中的结果运用 | 第54-55页 |
5.2 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方法 | 第55-56页 |
5.2.1 组建审计综合型团队 | 第55页 |
5.2.2 采用大数据审计 | 第55-56页 |
5.3 拓展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 第56-59页 |
5.3.1 加大对审计报告披露的问题整改力度 | 第56页 |
5.3.2 加大腐败的合规审计力度 | 第56-57页 |
5.3.3 加强民生审计 | 第57页 |
5.3.4 扩大资源环境审计范围 | 第57-59页 |
6 研究结论 | 第59-61页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59页 |
6.2 研究局限和研究展望 | 第59-61页 |
6.2.1 研究局限 | 第59-60页 |
6.2.2 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