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与中国国民革命

内容提要第1-7页
第1章 绪论第7-17页
   ·论文选题缘起第7页
   ·研究现状综述第7-12页
   ·论文研究的学术价值第12-13页
   ·论文的框架和结构第13-15页
   ·文献研究综述第15-17页
第2章 共产国际的东方战略第17-40页
   ·东方战略的提出和基本内容第17-25页
     ·东方战略的提出第17-20页
     ·东方战略的基本内容第20-25页
   ·共产国际东方战略的两重性第25-36页
     ·东方战略的积极性第25-32页
     ·东方战略的局限性第32-36页
   ·东方战略在华实施的主要机构第36-40页
     ·共产国际、联共(布)之间的关系第36-39页
     ·东方战略在华实施机构——三驾马车第39-40页
第3章 共产国际东方战略对中国国民革命的推动第40-100页
   ·东方战略与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第40-57页
     ·越飞建议放弃孙吴联盟设想第40-46页
     ·马林提出国共“党内合作”第46-50页
     ·鲍罗廷帮助国民党改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第50-57页
   ·东方战略与中国国民革命的发展第57-100页
     ·鲍罗廷支持孙中山北上开展国民会议运动第57-65页
     ·共产国际“二月指示”推动工农运动发展第65-86页
     ·俄共(布)援建黄埔军校并支持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第86-93页
     ·俄共(布)支持北方国民军第93-100页
第4章 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两重性对中国国民革命的影响第100-210页
   ·东方战略两重性与中国革命问题认识上的矛盾第100-125页
     ·围绕国共合作方式上展开的争论第100-110页
     ·围绕资产阶级和国民党看法上的摇摆第110-118页
     ·围绕无产阶级独立性和共产党作用的争论第118-125页
   ·东方战略两重性与在华实践中的两种主张第125-152页
     ·关于中国革命实践的两种主张第125-130页
     ·两种主张的实践影响第130-152页
   ·东方战略在华实践中的重点转移第152-210页
     ·加拉罕“地段论”代表联共(布)内部的妥协倾向第152-162页
     ·联共(布)正式提出“争取喘息时间”的妥协方针第162-173页
     ·“争取喘息时间”导致组织和军事上的妥协第173-195页
     ·维经斯基与鲍罗廷的分歧公开化,莫斯科支持鲍罗廷第195-210页
第5章 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与中国国民革命的失败第210-244页
   ·国民革命紧急关头的东方战略第210-232页
     ·脱离中国实际的共产国际第七次执委扩大会议决议第210-216页
     ·斯大林“挤干柠檬”主张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第216-228页
     ·鲍罗廷“西北论”埋伏下国民革命失败的隐患第228-232页
   ·汪精卫集团公开“分共”,国民革命失败第232-244页
     ·武汉地区形势恶化,鲍罗廷与中共以妥协来挽救危机第232-238页
     ·共产国际“五月指示”与中共中央改组第238-242页
     ·“七一五”政变,国民革命失败第242-244页
结论第244-248页
参考文献第248-254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第254-255页
后记第255-256页
中文摘要第256-261页
ABSTRACT第261-269页

论文共2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北解放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一篇: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