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36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4-21页 |
1.1.1 城市绿地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 第14-16页 |
1.1.2 城市绿地与其功能研究 | 第16-20页 |
1.1.3 沈阳市城市建设及存在问题 | 第20-21页 |
1.2 景观可达性概述 | 第21-26页 |
1.2.1 可达性定义 | 第21-22页 |
1.2.2 景观可达性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2.3 可达性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1.2.4 可达性对城市绿地社会服务作用的影响 | 第25页 |
1.2.5 可达性研究现存问题及展望 | 第25-26页 |
1.3 城市绿地格局研究概述 | 第26-30页 |
1.3.1 绿地景观格局定义 | 第26页 |
1.3.2 绿地景观格局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1.3.3 绿地景观格局评价方法 | 第28-29页 |
1.3.4 绿地景观格局研究现存问题及展望 | 第29-30页 |
1.4 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研究概述 | 第30-33页 |
1.4.1 国内外绿地生态功能的研究进展 | 第30-32页 |
1.4.2 我国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研究现状 | 第32-33页 |
1.4.3 绿地生态功能研究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33页 |
1.5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33-36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33-34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34页 |
1.5.3 研究的关键问题 | 第34-35页 |
1.5.4 本文研究特色 | 第35-36页 |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36-49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36-38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38-49页 |
2.2.1 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 第38-42页 |
2.2.2 研究方法概述 | 第42-49页 |
3 城市绿地格局变化分析 | 第49-60页 |
3.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 | 第49-53页 |
3.1.1 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征 | 第49-50页 |
3.1.2 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 | 第50-51页 |
3.1.3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 | 第51-52页 |
3.1.4 格局变化分析 | 第52-53页 |
3.2 城市绿地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第53-54页 |
3.3 绿地景观格局特征变化分析 | 第54-58页 |
3.3.1 破碎化分析 | 第54页 |
3.3.2 网络连接度分析 | 第54-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4 沈阳市二环内绿地空间可达性分析 | 第60-72页 |
4.1 可达性分析 | 第60-61页 |
4.1.1 城市人口分布特征提取 | 第60页 |
4.1.2 潜在城市二环人口数量测算 | 第60-61页 |
4.1.3 城市公园绿地缓冲区分析 | 第61页 |
4.1.4 可达性特征提取 | 第61页 |
4.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61-71页 |
4.2.1 2008年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 | 第61-65页 |
4.2.1.1 2008年居住用地可达性 | 第62-63页 |
4.2.1.2 2008年城市人口可达性 | 第63-65页 |
4.2.2 2014年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 | 第65-68页 |
4.2.2.1 2014年城市居住用地可达性 | 第65-67页 |
4.2.2.2 2014年城市人口可达性 | 第67-68页 |
4.2.3 2008-2014年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 第68-7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5 沈阳市二环内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优化 | 第72-86页 |
5.1 公园绿地可达性优化目标的确定 | 第72-78页 |
5.1.1 城市公园绿地消费特征分析 | 第72-78页 |
5.1.2 绿地可达性目标 | 第78页 |
5.2 沈阳市二环内公园绿地可达性现状 | 第78页 |
5.3 基于可达性的公园绿地格局优化 | 第78-83页 |
5.3.1 新增公园绿地面积确定 | 第78-80页 |
5.3.2 绿地位置的确定 | 第80-82页 |
5.3.3 新增绿地优化格局 | 第82页 |
5.3.4 基于可达性的城市公园绿地优化格局 | 第82-83页 |
5.4 优化方案与2014年绿地可达性状况对比 | 第83-85页 |
5.5 绿地建设对策分析 | 第85页 |
5.5.1 加强城市水系廊道绿地建设,完善生态网络结构 | 第85页 |
5.5.2 实施城市外围绿化廊道建设 | 第85页 |
5.5.3 完善绿地系统的点、线、面的布局关系 | 第8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6 沈阳市二环内公园绿地植物生态服务优化及配置研究 | 第86-97页 |
6.1 沈阳市二环内城市绿地树种固碳释氧效益的研究 | 第86-89页 |
6.1.1 数据统计及结果分析 | 第86-88页 |
6.1.2 基于固碳释氧效益的植物优化配置 | 第88-89页 |
6.2 沈阳市二环内城市绿地树种降温增湿效益的研究 | 第89-92页 |
6.2.1 数据统计及结果分析 | 第89-91页 |
6.2.2 降温增湿效益的植物优化配置 | 第91-92页 |
6.3 沈阳市二环内城市绿地树种滞尘能力的测定 | 第92-95页 |
6.3.1 数据统计及结果分析 | 第92-94页 |
6.3.2 基于滞尘效益的植物优化配置 | 第94-95页 |
6.4 以生态效益为主的植物优化配置 | 第9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7 沈阳市铁西区公园绿地格局可达性优化方案实践 | 第97-105页 |
7.1 沈阳市铁西区概况 | 第97-98页 |
7.2 铁西区绿地格局规划方案设计 | 第98-101页 |
7.2.1 规划范围 | 第98页 |
7.2.2 铁西区绿地格局规划方案 | 第98-101页 |
7.3 种植形式设计 | 第101-104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105-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0页 |
附录 | 第120-12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2-123页 |
致谢 | 第123-125页 |
附件 | 第125-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