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7页 |
1.1 研究动机 | 第9-12页 |
1.2 研究问题 | 第12-13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7-40页 |
2.1 学习的定义与分类 | 第17-21页 |
2.2 不同市场中的学习效应 | 第21-27页 |
2.2.1 宏观经济领域 | 第21-22页 |
2.2.2 股票市场领域 | 第22-25页 |
2.2.3 共同基金领域 | 第25-27页 |
2.3 网贷平台的相关研究 | 第27-33页 |
2.3.1 平台的机制——信息问题 | 第28-31页 |
2.3.2 借款人特性对借款的影响 | 第31-33页 |
2.3.3 投资人的特性对借款的影响 | 第33页 |
2.4 网贷市场中的投资者学习 | 第33-34页 |
2.5 文献评述 | 第34-40页 |
2.5.1 过往文献的局限性 | 第34-37页 |
2.5.2 本文的创新与贡献 | 第37-40页 |
第3章 网贷投资者的学习行为 | 第40-63页 |
3.1 本章引论 | 第40-42页 |
3.2 研究设计 | 第42-44页 |
3.2.1 研究假设 | 第42-43页 |
3.2.2 研究方法 | 第43-44页 |
3.3 样本描述与统计 | 第44-48页 |
3.3.1 样本概述 | 第44-45页 |
3.3.2 变量设定与描述性统计 | 第45-48页 |
3.4 实证结果 | 第48-61页 |
3.4.1 投资者收益的趋势 | 第49页 |
3.4.2 简单学习模型 | 第49-51页 |
3.4.3 异质学习模型 | 第51-53页 |
3.4.4 超额收益提升的渠道 | 第53-55页 |
3.4.5 分组学习行为研究与稳健性检验 | 第55-61页 |
3.5 结论 | 第61-63页 |
第4章 网贷投资者的学习方式 | 第63-87页 |
4.1 本章引论 | 第63-65页 |
4.2 研究设计 | 第65-70页 |
4.2.1 研究假设 | 第65-66页 |
4.2.2 研究方法 | 第66-70页 |
4.3 样本描述与统计 | 第70-73页 |
4.3.1 样本概述 | 第70-71页 |
4.3.2 变量设定与描述性统计 | 第71-73页 |
4.4 实证结果 | 第73-85页 |
4.4.1 学习退出效应的检验 | 第73-82页 |
4.4.2 干中学效应的检验 | 第82-83页 |
4.4.3 讨论与稳健性检验 | 第83-85页 |
4.5 结论 | 第85-87页 |
第5章 网贷投资者的学习路径 | 第87-123页 |
5.1 本章引论 | 第87-89页 |
5.2 研究设计 | 第89-93页 |
5.2.1 研究假设 | 第89-90页 |
5.2.2 长期效应——连续分段线性回归模型 | 第90-92页 |
5.2.3 短期效应 | 第92-93页 |
5.3 样本与变量 | 第93-97页 |
5.3.1 样本概述 | 第93-94页 |
5.3.2 行为特征变量定义 | 第94-96页 |
5.3.3 描述性统计 | 第96-97页 |
5.4 实证结果 | 第97-118页 |
5.4.1 网贷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变化特征——曲折中学习 | 第97-102页 |
5.4.2 网贷投资者交易频率的变化特征——过度自信 | 第102-108页 |
5.4.3 网贷投资者投资分散度的变化特征 | 第108-113页 |
5.4.4 网贷投资者风险承担的变化特征 | 第113-118页 |
5.5 稳健性检验 | 第118-119页 |
5.6 本章结论 | 第119-12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23-131页 |
6.1 研究内容及主要结论 | 第123-125页 |
6.2 学术与实践意义 | 第125-128页 |
6.3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128-129页 |
6.4 研究展望 | 第129-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2页 |
致谢 | 第142-144页 |
附录A 期望内部收益率的变量设定 | 第144-16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