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6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0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第四节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二、概念分析法 | 第15页 |
三、比较研究法 | 第15页 |
四、实证研究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我国目前的高管选任制度分析 | 第16-30页 |
第一节 我国国企分类改革的政策梳理 | 第16-17页 |
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第16页 |
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 第16-17页 |
三、《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 | 第17页 |
第二节 我国法律上关于国企高管选任制度的规定 | 第17-20页 |
一、《企业国有资产法》与《公司法》在国企高管选任规定上的矛盾 | 第18-19页 |
二、我国法律关于高管选任的禁止性规定 | 第19-20页 |
第三节 我国国企高管选任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0-30页 |
一、选任方向和标准的政治色彩 | 第20-22页 |
二、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22-25页 |
三、组织部门和国资委对于董事会职能的干预 | 第25-26页 |
四、国企高管腐败现象严重 | 第26-30页 |
第二章 国企高管选任制度的理论研究 | 第30-36页 |
第一节 理论界关于国企高管选任制度的观点 | 第30-32页 |
第二节 我国国企高管的实证研究——以98家央企为样本 | 第32-36页 |
第三章 新加坡淡马锡模式的成功经验 | 第36-43页 |
第一节 淡马锡的公司治理模式 | 第36-40页 |
第二节 淡马锡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40-43页 |
一、新加坡与我国国情的异同点 | 第40-42页 |
二、如何借鉴淡马锡模式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我国商业类国有企业高管选任制度改革路径 | 第43-50页 |
第一节 高管选任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 | 第44页 |
一、商业类国企需要什么样的高管? | 第44页 |
二、商业类国企的特殊性对高管选任的特殊要求 | 第44页 |
第二节 国资委职能的转变 | 第44-46页 |
一、国资委的存废问题 | 第45页 |
二、管资本——设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 第45-46页 |
三、回归监管者的角色 | 第46页 |
第三节 回归董事会中心主义 | 第46-48页 |
一、落实董事会的选任权 | 第46-47页 |
二、完善董事会构成,加大引入外部董事 | 第47-48页 |
第四节 党委及组织部门的权力定位 | 第48-49页 |
一、国企党委起到监督作用 | 第48页 |
二、组织部门需要最终把关 | 第48-49页 |
第五节 完善立法工作 | 第49-50页 |
一、《企业国有资产法》 | 第49页 |
二、《公司法》第四章的废除 | 第49页 |
三、健全党内法规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168页 |
致谢 | 第168-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