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4-17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4-16页 |
1.1.2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7-22页 |
1.2.1 水资产研究 | 第17-18页 |
1.2.2 水负债研究 | 第18-19页 |
1.2.3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体系研究 | 第19-20页 |
1.2.4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列报研究 | 第20-21页 |
1.2.5 文献述评 | 第21-22页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22-2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3.3 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核算体系 | 第24-33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页 |
2.1.2 绿色GDP理论 | 第24-25页 |
2.1.3 自然资源价值论 | 第25页 |
2.1.4 环境会计理论 | 第25-26页 |
2.2 核算体系 | 第26-32页 |
2.2.1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第26-27页 |
2.2.2 环境经济核算体系 | 第27-29页 |
2.2.3 水环境——经济核算体系 | 第29-31页 |
2.2.4 不同水资源核算体系的比较 | 第31-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国内外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实践 | 第33-42页 |
3.1 我国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情况分析 | 第33-38页 |
3.1.1 会计目标:离任审计为主 | 第33-34页 |
3.1.2 水资产和水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 第34页 |
3.1.3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原则 | 第34-35页 |
3.1.4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体系和结构 | 第35-37页 |
3.1.5 对我国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启示 | 第37-38页 |
3.2 国外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经验 | 第38-40页 |
3.2.1 水会计目标 | 第38页 |
3.2.2 水会计主体 | 第38页 |
3.2.3 水会计要素的确认 | 第38-39页 |
3.2.4 水会计报表体系 | 第39-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框架设计 | 第42-52页 |
4.1 会计目标 | 第42-43页 |
4.2 基本假设与编制原则 | 第43-44页 |
4.2.1 基本假设 | 第43-44页 |
4.2.2 编制原则 | 第44页 |
4.3 会计要素的确认 | 第44-46页 |
4.3.1 水资产 | 第44-45页 |
4.3.2 水负债 | 第45-46页 |
4.3.3 净水资产 | 第46页 |
4.4 会计要素的计量方法 | 第46-47页 |
4.4.1 水资产的计量方法 | 第46-47页 |
4.4.2 水负债的计量方法 | 第47页 |
4.5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列报 | 第47-51页 |
4.5.1 水流量表 | 第47-48页 |
4.5.2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 | 第48-49页 |
4.5.3 水资源资产负债变动表 | 第49-50页 |
4.5.4 水质表 | 第50-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山东省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 第52-66页 |
5.1 山东省水资产和水负债的确认 | 第52-56页 |
5.1.1 水资产的确认 | 第52-54页 |
5.1.2 水负债的确认 | 第54-56页 |
5.2 山东省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列报 | 第56-63页 |
5.2.1 实物型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列报 | 第56-60页 |
5.2.2 价值型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列报 | 第60-63页 |
5.3 山东省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分析 | 第63-65页 |
5.3.1 水流量表分析 | 第64页 |
5.3.2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分析 | 第64页 |
5.3.3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变动表分析 | 第64-65页 |
5.3.4 水质表分析 | 第65页 |
5.3.5 总体分析 | 第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结论与不足 | 第66页 |
6.2 建议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