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现状方面 | 第13-15页 |
1.2.2 P2P借贷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 第15-16页 |
1.2.3 总体评价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框架与解决的问题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7-18页 |
1.4.2 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19页 |
1.5 主要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P2P网络借贷成功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 第20-2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页 |
2.1.1 P2P网络借贷 | 第20页 |
2.1.2 P2P网贷主体 | 第20页 |
2.2 相关理论及作用机制 | 第20-22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21页 |
2.2.2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1页 |
2.2.3 声誉理论 | 第21页 |
2.2.4 相关理论的作用机制 | 第21-22页 |
2.3 借贷成功率影响因素理论框架 | 第22-25页 |
2.3.1 P2P网络借贷各影响因素的来源 | 第22-23页 |
2.3.2 订单特征变量对借款成功与否的影响 | 第23-24页 |
2.3.3 声誉变量对借款成功与否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4 借款人特征信息对借款成功与否的影响 | 第25页 |
2.4 P2P网络借贷成功率的各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2.5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不同网贷平台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 第27-34页 |
3.1 P2P运营模式分类及平台选取依据 | 第27-28页 |
3.2 四大网贷平台运营模式的比较 | 第28-32页 |
3.2.1 人人贷 | 第28-29页 |
3.2.2 拍拍贷 | 第29-30页 |
3.2.3 陆金服 | 第30页 |
3.2.4 你我贷 | 第30页 |
3.2.5 比较分析 | 第30-32页 |
3.3 四大网贷平台借款成功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3页 |
3.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P2P网络借贷成功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34-64页 |
4.1 选择二元Logistic模型建模 | 第34页 |
4.2 人人贷平台实证分析 | 第34-46页 |
4.2.1 借款成功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34-42页 |
4.2.2 借款利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42-46页 |
4.3 陆金服平台实证分析 | 第46-51页 |
4.3.1 借款成功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46-49页 |
4.3.2 借款利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49-51页 |
4.4 你我贷平台实证分析 | 第51-56页 |
4.4.1 借款成功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51-54页 |
4.4.2 借款利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54-56页 |
4.5 拍拍贷平台实证分析 | 第56-60页 |
4.5.1 借款成功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56-59页 |
4.5.2 借款利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59-60页 |
4.6 四大网贷平台借款成功率影响因素作用的异同点 | 第60-61页 |
4.7 影响P2P网络借贷成功率的问题 | 第61-63页 |
4.7.1 借款人层面 | 第61-62页 |
4.7.2 网贷平台层面 | 第62-63页 |
4.8 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提高P2P网贷借款成功率的对策建议 | 第64-68页 |
5.1 借款人层面 | 第65-66页 |
5.1.1 借款金额要适度 | 第65页 |
5.1.2 控制借款期限 | 第65页 |
5.1.3 提高借款人信用等级 | 第65-66页 |
5.2 网贷平台建设层面 | 第66-67页 |
5.2.1 完善平台管理机制 | 第66-67页 |
5.2.2 分类规范借款用途 | 第67页 |
5.3 小结 | 第67-68页 |
主要结论与研究前瞻 | 第68-70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68-69页 |
(二)研究前瞻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