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

浅议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页
一、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概述第10-15页
 (一) 环境公益诉讼的起源第11-12页
 (二) 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第12-13页
 (三) 环境公益诉讼的特征第13-15页
  1. 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主要是维护社会公众的公共环境权益、保障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第13页
  2. 原告资格的放宽,非直接利害关系人可能取得原告资格第13-14页
  3. 环境公益诉讼涉及的利益具有集团性、扩散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第14-15页
  4. 诉讼请求范围的宽泛性第15页
二、国外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及其借鉴第15-20页
 (一) 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现状第16-18页
  1. 美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规定第16-17页
  2. 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第17-18页
 (二) 德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现状第18-19页
 (三) 日本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现状第19-20页
三、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第20-27页
 (一) 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分析第20-24页
  1. 弥补法治漏洞、完善诉讼制度的需要第21-22页
  2. 公众期待环境公益诉讼的建立第22页
  3. 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第22-24页
  4.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保障公共利益实现的需要第24页
 (二) 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分析第24-27页
  1. 我国有建立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基础第25-26页
  2. 我国民众法律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第26页
  3. 国外经验可以借鉴第26-27页
四、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设想第27-38页
 (一) 社会本位诉讼理念的确立第27-28页
 (二) 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第28-34页
  1. 原告诉讼资格的放宽第29-30页
  2. 诉讼时效限制的解除第30-31页
  3. 举证责任配置规则的完善第31-32页
  4. 环境公益法庭的建立第32-33页
  5. 环境公益诉讼中诉讼请求的多样化第33-34页
 (三) 对环境公益诉讼的鼓励措施及合理限制第34-38页
  1. 设立合理奖励规则第34-35页
  2. 诉讼费用的收取第35-36页
  3. 起诉前的告知第36页
  4. 诉讼资格的限制第36-38页
结语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后记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销毁文件》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下一篇:环境纠纷的非讼解决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