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程序设计论文

卫星遥测数据相关性知识发现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4-28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课题背景第15-18页
        1.2.1 航天器遥测数据的基本概念第15-16页
        1.2.2 卫星集成测试和地面应用系统面临的新问题第16-18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2页
        1.3.1 相关性分析理论及应用研究现状第18-20页
        1.3.2 遥测数据相关性分析研究现状第20-21页
        1.3.3 遥测数据相关性知识发现研究现状第21页
        1.3.4 小结第21-22页
    1.4 课题研究意义第22-24页
    1.5 研究思路与论文组织结构第24-28页
        1.5.1 研究思路第24-25页
        1.5.2 论文组织结构安排第25-28页
第2章 相关性研究理论基础第28-46页
    2.1 引言第28页
    2.2 各学科中相关关系定义第28-30页
        2.2.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28-29页
        2.2.2 信息论第29页
        2.2.3 信号与系统第29-30页
        2.2.4 大数据与统计学习第30页
    2.3 相关性分析理论第30-41页
        2.3.1 基于误差比例削减原理的相关性分析方法第31-33页
        2.3.2 基于互信息的相关性分析方法第33-36页
        2.3.3 基于Copula函数的相关性分析方法第36-37页
        2.3.4 基于曲线原理的相关性分析方法第37-39页
        2.3.5 基于距离的相关性分析方法第39-40页
        2.3.6 相关性分析方法优缺点比较第40-41页
    2.4 遥测数据相关性知识发现第41-44页
        2.4.1 遥测数据相关性定义与分类第41-42页
        2.4.2 遥测数据相关性知识发现的定义与研究范畴第42-43页
        2.4.3 遥测数据相关性知识发现的一般过程第43-44页
    2.5 小结第44-46页
第3章 遥测数据自相关知识发现方法第46-68页
    3.1 引言第46-47页
    3.2 遥测数据形式化描述第47-48页
    3.3 自相关结构类别、建模与向量表示第48-56页
        3.3.1 枚举相关第48-49页
        3.3.2 阈值相关第49-50页
        3.3.3 增量枚举相关第50-51页
        3.3.4 周期相关第51-53页
        3.3.5 趋势相关第53-55页
        3.3.6 分布相关第55-56页
    3.4 归纳式自相关知识发现方法及其在异常检测中的应用第56-60页
        3.4.1 数据预处理第57-58页
        3.4.2 归纳式自相关知识发现算法第58-59页
        3.4.3 解释评估第59页
        3.4.4 基于自相关知识的异常检测算法第59-60页
    3.5 试验与验证第60-66页
        3.5.1 相关性知识自动化构建验证第60-64页
        3.5.2 异常检测的有效性验证第64-66页
    3.6 小结第66-68页
第4章 遥测数据互相关测度评价与最优测度第68-80页
    4.1 引言第68-69页
    4.2 遥测数据互相关特点第69-70页
        4.2.1 强非线性第69-70页
        4.2.2 动态性第70页
    4.3 互相关测度评价第70-72页
        4.3.1 普适性评价第70-72页
        4.3.2 时效性评价第72页
    4.4 互相关测度分析第72-74页
        4.4.1 普适性分析第72-73页
        4.4.2 时效性分析第73-74页
    4.5 试验与验证第74-79页
        4.5.1 普适性验证第75-78页
        4.5.2 未覆盖项分析第78-79页
        4.5.3 时效性验证第79页
    4.6 小结第79-80页
第5章 基于改进最大信息系数的互相关程度知识发现第80-104页
    5.1 引言第80页
    5.2 最大信息系数第80-86页
        5.2.1 MIC算法原理第80-81页
        5.2.2 基于动态规划的MIC近似算法第81-86页
    5.3 改进归一化因子的MIC方法第86-88页
        5.3.1 偏向多值变量问题第86-87页
        5.3.2 改进的归一化因子第87-88页
    5.4 基于聚类划分的改进MIC方法第88-94页
        5.4.1 动态规划算法低时效原因分析第88-89页
        5.4.2 基于Mini Batch K-Means聚类划分的改进MIC方法第89-94页
    5.5 试验与结果分析第94-102页
        5.5.1 改进的归一化因子实验验证第94-99页
        5.5.2 MBKM_MIC算法效能试验验证第99-101页
        5.5.3 MBKM_MIC算法性能实验验证第101-102页
    5.6 小结第102-104页
第6章 基于混合采样与XGBoost模型的互相关结构知识发现第104-126页
    6.1 引言第104-105页
    6.2 问题定义第105-108页
        6.2.1 互相关结构分类第105页
        6.2.2 相关性结构知识发现问题定义第105-106页
        6.2.3 模型性能评价第106-108页
    6.3 类别不平衡问题第108-109页
        6.3.1 类别不平衡概念第108页
        6.3.2 实验数据第108-109页
    6.4 BP神经网络模型第109-113页
        6.4.1 模型原理第109-110页
        6.4.2 网络结构与参数设计第110-111页
        6.4.3 试验结果分析第111-113页
    6.5 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第113-117页
        6.5.1 模型原理第113-115页
        6.5.2 网络结构与参数设计第115页
        6.5.3 试验结果分析第115-117页
    6.6 XGBoost模型第117-124页
        6.6.1 XGBoost模型原理第117-119页
        6.6.2 XGBoost试验结果分析第119-121页
        6.6.3 基于混合采样、代价矩阵的XGBoost模型第121-123页
        6.6.4 混合采样、代价矩阵的XGBoost模型试验结果第123-124页
    6.7 小结第124-126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26-130页
    7.1 论文工作总结第126-127页
    7.2 论文创新点第127页
    7.3 进一步工作展望第127-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6页
缩略语第136-138页
致谢第138-140页
在读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第140-141页
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与成果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微小卫星的小型化微波辐射计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工业控制网络安全评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