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3-18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8-2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2-3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8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 第30-50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常规介质FDTD方法 | 第30-42页 |
2.2.1 FDTD基本公式 | 第30-34页 |
2.2.2 高阶FDTD(2,4)迭代公式 | 第34-35页 |
2.2.3 数值稳定性分析 | 第35-42页 |
2.3 色散介质FDTD方法 | 第42-49页 |
2.3.1 PLRC-FDTD | 第43-46页 |
2.3.2 ADE-FDTD与高阶ADE-FDTD(2,4) | 第46-48页 |
2.3.3 算例验证 | 第48-4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FDTD网格剖分 | 第50-78页 |
3.1 引言 | 第50-51页 |
3.2 基于三角面元的模型文件预处理 | 第51-55页 |
3.2.1 三角面元文件格式 | 第51-53页 |
3.2.2 三角面元文件数据的预处理 | 第53-55页 |
3.3 三角面元与射线相交检测 | 第55-62页 |
3.3.1 质心坐标求交法 | 第55-60页 |
3.3.2 投影求交法 | 第60-61页 |
3.3.3 海伦公式求交法 | 第61-62页 |
3.4 FDTD计算网格生成 | 第62-76页 |
3.4.1 网格射线起点平面的选择 | 第63-64页 |
3.4.2 常规FDTD网格剖分 | 第64-66页 |
3.4.3 共形FDTD与共形网格剖分 | 第66-7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四章 高超声速再入目标的流场特性 | 第78-100页 |
4.1 引言 | 第78页 |
4.2 高超声速流场数值计算基本理论 | 第78-81页 |
4.2.1 控制方程 | 第78-80页 |
4.2.2 温度模型 | 第80页 |
4.2.3 化学反应模型 | 第80-81页 |
4.3 等离子体主要特性 | 第81-89页 |
4.3.1 温度 | 第81-82页 |
4.3.2 电离度 | 第82页 |
4.3.3 德拜长度 | 第82-84页 |
4.3.4 等离子体频率 | 第84-85页 |
4.3.5 碰撞频率 | 第85-88页 |
4.3.6 等离子体判据 | 第88-89页 |
4.4 高超声速再入目标流场的等离子体特性 | 第89-99页 |
4.4.1 算例验证 | 第89-90页 |
4.4.2 高超声速钝锥模型绕流流场 | 第90-95页 |
4.4.3 高超声速球模型绕流流场 | 第95-9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五章 等离子体鞘套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研究 | 第100-136页 |
5.1 引言 | 第100页 |
5.2 等离子体中的电磁波传播特性 | 第100-111页 |
5.2.1 等离子体的电介质特性 | 第101-102页 |
5.2.2 等离子体的导体特性 | 第102-103页 |
5.2.3 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特性 | 第103-111页 |
5.3 等离子体鞘套包覆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 | 第111-134页 |
5.3.1 流场与电磁场的多物理耦合 | 第113-118页 |
5.3.2 高超声速钝锥模型的电磁散射特性 | 第118-130页 |
5.3.3 高超声速球模型的电磁散射特性 | 第130-13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6-138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136-137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37-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50页 |
致谢 | 第150-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152-153页 |